我校某班成立了“关注空气颗粒——PM2.5”的调查小组,下面是他
作者:未知 文章ID:33847 浏览:
【问题】
我校某班成立了“关注空气颗粒——PM2.5”的调查小组,下面是他们收集的一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1)~(4)题。(12分)
材料一PM2.5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三专家说:“哪些类型的粒子对人体最为有害”,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在争论不休。我们暂时还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盐、硝酸盐,还是细微粉尘颗粒?
(1)阅读材料一,我们发现PM2.5的特点是:颗粒直径【 】;在大气中【 】;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 】。(3分)
(2)PM2.5被称为“杀手”,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其作为“杀手”的危害。(2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PM2.5难以防治的原因。(3分)
(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5年我国的主题依然是“向污染宣战”,请围绕这个主题写一段话。(4分)
【参考答案】
(1)小于或等于2.5微米
悬浮
有重要的影响
(共3分。每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材料一是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对PM2.5进行具体阐释,三个空的答案都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
(2)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或者“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材料二是对PM2.5的危害进行具体说明,仔细阅读即可判断材料中的第三、四句话是此题答案。
(3)最具危害性的粒子暂时还不明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三回答PM2.5难以防治的原因。防治PM2.5需要先找出污染的源头,哪些粒子造成了污染和危害,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解答时要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回答,难以防治的原因是最具危害性的粒子暂时还不明了。
(4)示例:向污染宣战,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应当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我们的校园环境十分幽雅,春夏秋冬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校园中一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碧绿的草坪里长出了白色的塑料花,垃圾桶的几步之遥处静静地躺着食品包装袋,冷饮木棒在校园中到处可见,粉笔灰随风起舞……我们要减少污染,消除这些与美丽校园不协调的现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共4分。紧扣主题,建议合理,语句连贯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拓展延伸,要求围绕“向污染宣战”的主题写一段话,解答时紧扣主题,可以谈谈造成污染的原因、环境遭到污染的现状、我们面对污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方面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