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安于低调是自信

发布时间:2017年7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冯骥才  文章ID:33949  浏览:

【原文】
    安于低调是自信
    冯骥才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有人认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另一些人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追逐。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
    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首先,商业文化必须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业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低调的人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褶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也许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但他们像思想者一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化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广州日报》,2014年7月19日)

【问题】
    15.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高调的人不仅风光,还能名利双收,但其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
    B.选择低调的人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反不能踏实做自己喜欢的事。
    C.商业文化必须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但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
    D.纯文化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确信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很难大红大紫。
    16.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
    (2)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
    17.对于生活,有人选择高调,有人选择低调。你认同哪种选择?请说说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5.(3分)B(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
    16.(1)(2分)对生活(1分)反复体会、品味、理解、感悟(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
    (2)(2分)指时尚是表面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答出“表面的”或“虚浮的”或“虚伪的”的含义给1分),不能持久(暂时的)(1分),会被取代的东西。
    17.(4分)示例一:我赞同选择高调(1分)。因为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选择高调。(3分)
    示例二:我赞同选择低调。(1分)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3分)
    (说明:只写赞同哪种观点可以给1分。有自己的分析且合理即可给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荷花中的文化
  • 下一篇:干涸的眼睛
  • 【推荐文章】

  • 民间剪纸

    【原文】 民间剪纸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 剪桐封弟 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

  • 泥兴荷花壶

    【原文】 泥兴荷花壶 孙方友 ①泥兴荷花壶,陈州特产。用料讲究,壶坯虽薄,但极坚固...

  • 踏莎行

    【原文】 踏莎行 【清】周之琦①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玉笙谁与唱消...

  • 乡愁四韵

    【原文】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

  • “黑暗童话”在毁孩子

    【原文】 黑暗童话在毁孩子 ①时下,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暗童话,竟成了风行的儿童...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

  • 【最新文章】

  • (2)《鲁滨逊漂流记》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乔山人善琴
  • 楹联趣话
  • ①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读书
  • 诉衷情
  • 黔之驴
  • ⑴下面的一段话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回,读后
  • ⑵《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
  • ⑶《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在什么情况
  •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用“
  • (8)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
  • 岳阳楼记
  • ⑤同样是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战争,但李
  • 《朝花夕拾》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