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发布时间:2017年7月10日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5日
作者:周国平  文章ID:33967  浏览:

【原文】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做人比什么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其它方面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①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的人②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问题】
    12.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分)
    ▲
    13.将第二段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3分)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陈述句:▲
    表达效果:▲
    14.选文第三段中“这样的人”指代①▲,第四段中“这样的人”指代②▲(2分)
    15.文章开头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下列事例中最切合句意的一项是(▲)(3分)
    A.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一次他从蜘蛛坚持补结不断被风雨破坏的蛛网中得到启发,于是重整旗鼓,终在滑铁卢一举打垮拿破仑。
    B.第一流的物理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一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C.明主战士朱自清晚年虽然贫病交加,却“不食嗟来之食”,依旧一身铮铮铁骨,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D.大文豪鲁迅曾有条裤子补了好几个补丁,母亲交代鲁迅的朋友孙伏园给换条新的,鲁迅执意不肯,仍然坚持穿用。

【参考答案】
    12.(2分)一是人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或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能完全有自己承担,依靠不了别人),二是对自己人生负责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源头(或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自主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13.(3分)陈述句1: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应该能产生强烈的责任心。(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不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1分)
    表达效果:原句是否定的反问句,与改后的陈述句相比,原句表达的意思更加肯定,语气更为有力,态度更加鲜明(1分),突出了我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世上只有活一次的机会”的重要性(1分)
    14.(2分)①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
    ②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15.(3分)C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湖之鱼
  • 下一篇:一个叫英子的姑娘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