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
作者:未知 文章ID:34170 浏览:
【原文】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伯牙善鼓琴》)
【乙】阎立本①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②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更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张僧繇始做《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⑵【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贸阎立本作《醉道士图》。】今并传于代。(选自《阎立本视画》)
注释:①阎立本,唐初建筑师、画家。②张僧繇(yáo),南朝画家。
【问题】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⑴钟子期必得之 得:
⑵钟子期辄穷其趣 穷:
⑶阎立本家代善画 善: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志在登高山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明日更往 即更刮目相待
C.十日不能去 相委而去
D.定虚得名耳 不能名其一处也
7.解释甲乙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⑴【 】
⑵【 】
8.甲文哪两句直接看出伯牙与钟子期是知音?乙文的阎立本与张僧繇会成为知音吗?请分
析。(4分)
【参考答案】
5.(3分)⑴领会,理解,懂得
⑵穷尽,动词
⑶擅长
6.(3分)C(A.志趣,心意/标记,通“誌”;C.离开;B.又,再/重新;D.名气/说出)
7.(6分)⑴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3分,其中“卒”“止于”“悲”“乃”“援”“鼓”各0.5分)⑵多数僧人都以此为耻辱,于是他们就凑了数十万的钱,买了阎立本作的《醉道士图》。(3分,“耻”、“之”、“于是”、“聚”、“贸”和书名号各0.5分)
8.(4分)甲文示例: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每句1分)
乙文示例1:从“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描述中,可看出阎立本对张僧繇画的认可欣赏,他们会成为知音的。
示例2:阎立本对张僧繇画技是了解愈来愈深,评价愈来愈高,心意越来越近,必成知音。
示例3:和尚买下阎立本的画来对抗张僧繇画带来的嘲笑,足见两个画风和构思是一致的,会成为知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