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5078  浏览:

【原文】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问题和参考答案】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结合本题分值,答案可调整概括为三点: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评价】今年诗歌鉴赏题量仍是3道简答题,侧重考查情感和技法,这延续了以前的做法,但分值由10分增加了1分,文本由一首诗改为两首同主题的诗,这些变化还不能说是一种创新,愚以为既然用了两首诗,可设计一道比较阅读题以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 下一篇:安娜之死
  • 【推荐文章】

  •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原文】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

  • 虞美人·无聊

    【原文】 虞美人 无聊 陈维崧①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

  •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原文】 满江红 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 垂钓

    【原文】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

  • 相见欢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 【最新文章】

  •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
  •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我市某某中学开展了“
  •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5.汉字中有许多独体字属于“字根”,给这些“
  • 活水源记
  • PM2.5——阴霾污染
  •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众头领知道有好汉上山,都来聚会,大寨坐下。
  • 材料一早在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
  • 虞美人·无聊
  •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
  •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