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墨
作者:凌鼎年 文章ID:35889 浏览:
【原文】
误墨
凌鼎年
①娄城三老翰墨展上,少长成集,群贤毕至。
②开幕式上,应众人之求,三老联袂挥毫献艺。赵老不假思索泼墨画出水上水下几许荷叶,更有荷花含苞待放,煞是喜人;钱老成竹在胸,只寥寥几笔,三两游鱼跃然纸上,一条条栩栩如生;孙老略一凝神,一株岸边杨柳迎风摇曳,婀娜多姿。
③孙老画罢,回头对赵老、钱老的高足说:“来,添一笔,助助兴。”
④不知是不敢在“班门”前弄斧,还是中国文人固有的君子之风,几位门生都互相谦让着,谁也不肯轻易落墨。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毛遂自荐说:“我来献丑了。”不待应允,他从从容容拿起斗笔,饱蘸浓墨,跃跃欲试。
⑤三老都不认识这位不速之客,但对他的勇敢精神倒颇嘉许。市美协头头想阻止,三老见之,摇摇手,何必扫年轻人的兴呢?且拭目以待吧。
⑥或许是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或许是因为画面上已有荷有鱼有树,不好落笔,这位年轻人手执斗笔迟迟落笔不下。场上的气氛一时如凝固住一般。突然,那饱蘸的浓墨滴了一滴下来,无情地落在画面上。“呀!”年轻人一声惊呼脱口而出。这轻轻的一声如冷水滴入沸油锅。
⑦坏了坏了!一幅好好的画眼看就要毁了。真是大煞风录!好几个人用愠怒的眼神瞅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
⑧不料年轻人反倒镇定了,他审视误墨片刻,不慌不忙地在误墨上略作加工,好啊,那误墨竞化作一只半空振翅的翠鸟,简直补得天衣无缝,堪称大手笔。
⑨画罢,年轻人轻轻地说:“惭愧,惭愧!贻笑大方。”
⑩【赞叹声啧啧四起。三老也对年轻人刮目相看,谓之“后生可畏”。】
11翌日,市报上赫然登出这位年轻人的照片,有篇报道对他大加赞扬,似乎他是翰墨展主角。
12市美协头头很欣喜也很自责,欣喜的是发现了这样一位新秀,自责的是对这位新秀一无所知。他决定登门去拜访这位新秀,不巧,唯有一位耄耋老人在家。老人不言不语,进屋捧出一大叠满纸涂鸦的毛边纸、宣纸来。市美协头头翻着翻着,疑是自己眼睛出了毛病——他简直不敢相信,所有的这一叠纸,几乎都画着翠鸟——从误墨中化出的翠鸟。
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有改动)
【问题】
15.请根据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完整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翰墨展开幕式上,三老联袂挥毫献艺——【 】;
后生误墨“污毁画卷”,众人愠怒——【 】;
市美协头头登门拜访,揭开误墨谜底。
16.文中的无名后生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17.赏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呀!”年轻人一声惊呼脱口而出。这轻轻的一声如冷水滴入沸油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加点句子的妙处。)(2分)
(2)好几个人用愠怒的眼神瞅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赞叹声啧啧四起。三老也对年轻人刮目相看,谓之“后生可畏”。(请从小说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用意。)(2分)
18.文中的年轻后生因为“误墨化翠鸟”而一举成名,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一夜成名很相似。你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4分)
【参考答案】
15.示例:无名后生毛遂自荐,挥毫助兴;后生化误墨为翠鸟,众人赞叹。
16.示例:从无名后生敢于毛遂自荐、班门弄斧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或“敢于展示自我”“从容镇定”)的人。从他在翰墨展上的精彩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技艺精湛的人。从市美协头头登门拜访的发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刻苦勤奋的人。
17.示例:(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后生的表现在现场众人中引起的反响之强烈。(2)运用欲扬先抑(对比、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突出后生绘画技艺之高超。
18.示例:一举成名或一夜成名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厚积薄发的表现。年轻后生能一举成名,与他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并能敢于展示自己分不开的。就像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莫言、屠呦呦因获诺贝尔奖而一夜之间扬名天下。在他们获得鲜花掌声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我们不要只羡慕他们获得的荣誉,更要学习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当然,我们也要摒弃那种投机取巧,采取不正当手段,达到一夜成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