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
作者:未知 文章ID:35914 浏览:
【原文】
冷冻食品
①在超市的冷冻食品销售区,摆放着饺子、家禽、海鲜等商品,此外还有什锦蔬菜等经过基本处理的半成品菜肴。冷冻食品之所以如此普及,是因为冷冻是一种很好的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被冷冻后,食品中的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食品中自身成分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以及干燥就很难发生;虽然无法完全杀死微生物,但是可以中止它们的活动。
②目前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冷冻食品的保存温度为-18℃以下,家用电冰箱也有很多将冷冻室的温度设置为-18℃。所以家庭中也常常会将肉、鱼和蔬菜等冷冻保存。但是许多人会觉得,食品解冻后口感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家用冰箱中的冷冻温度与冷冻食品公司操作间中的冷冻温度不同造成的。
③在冷冻食品公司的操作间里,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食品冷冻,需在约-40℃的强风中进行冷冻操作,这也叫做“快速冷冻”(速冻)。而另一方面,家庭所使用的电冰箱,大多数是在约-18℃的无风状态下对食品进行冷冻。在这种条件下要将食品完全冻结需要数小时,因此叫做“缓慢冷冻”。
④快速冷冻和缓慢冷冻不仅仅是在冷冻所需的时间方面有所不同,其实在食品的内部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根据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铃木徹教授对于食品冷冻的研究,在对食品进行冷冻时,温度低于0℃时就会产生“冰核”(极小的冰的结晶)。冰核不断汇集水分子,就会变成冰晶。铃木徹教授认为:“冰晶的增大,对细胞产生了破坏,细胞间的空隙也随之增大。”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解冻,细胞内的水分就会流出。此外,由于细胞间的空隙增大,食品也会变得更易碎。口感之所以发生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
⑤冰晶在-1~-5℃之间最容易增大。在对食品进行冷冻时,快速冷冻过程中通过这一温度带只需要约30分钟,而缓慢冷冻则需要数小时。因此,在家用冰箱的缓慢过程中,冰晶更容易增大,口感也更容易发生改变。
(选自《科学世界》,有改动。)
【问题】
12.根据要求,简要概括后完成填空。(4分)
(1)结合第①段内容推断:食品若不经过冷冻直接储存,会因为哪些方面的原因而降低品质?(2分)
①被空气“氧化”
②食品中自身成分产生“化学反应”
③【 】
④【 】
(2)阅读第③段,说说“缓慢冷冻”需要哪些条件。(2分)
①家用电冰箱
②【 】
③【 】
④食品完全冻结需要数小时
1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14.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2分)
【链接】材料一、“对蔬菜进行解冻后,与冷冻前相比,酶的活性更强。从而会促进化学反应,导致蔬菜变色或者气味变大。”(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铃木徼教授语)
材料二、酶,有机化合物,由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加速有机体内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发酵等。(《新华大字典》)
【现象】市场上出售的什锦蔬菜等,会在冷冻前稍作焯水处理。有的家庭对蔬菜冷冻保存前也适当进行热烫处理。
注:焯,把蔬菜放进开水里略煮一下就捞出,也叫做“热烫"。会破坏细胞结构和蛋白质的活性,减少水分。
【参考答案】
12.(1)潮湿
微生物的活动
(2)低温(约-18℃)
无风
解析:此题属于“筛选信息”题。做题时要找准原段,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提炼摘取有关信息,注意要全面,不遗漏。第(1)小题从“以及干燥就很难发生;虽然无法完全杀死微生物,但是可以中止它们的活动”中可提取“干燥、杀死微生物”两点可提炼出符合题意的信息:“潮湿”和“微生物的活动”。第(2)题可从“而另一方面,家庭所使用的电冰箱,大多数是在约-18℃的无风状态下对食品进行冷冻”提炼出“低温(约-18℃)”“无风”两点。
13.“根据……研究”表述严谨,表明结论是有依据的。“温度低于0℃时”数据精确,“低于”准确地说明了发生“冰核”的温度;“极小的冰的结晶”是对“冰核"的补充说明,用“极小的”表限制,在程度上进行限制,突出了其大小。
解析:此题属“说明语言”类题,做这种题目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解释词语意思;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准确性;第三步,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此题相关语句没什么好解释的,故第一步可省。题目中已经提到“准确性”,故第三步也可省。直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词语如何体现准确性”即可。这类题目中不出现要具体分析的词,做题时要尽可能从多个词分析词语的准确性。
14.蔬菜能较久保鲜,是因为焯水冷冻能中止蔬菜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细胞结构和蛋白质的活性,减少水分,抑制氧化反应和内部的化学反应。
解析:此题属“解释现象”类题,解答时根据文章和题目提供的信息,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取文章第①段中“微生物”“‘氧化’反应”“化学反应”等关键词,和链接的材料中的“‘热烫’会破坏细胞结构和蛋白质的活性,减少水分”关键信息,组织答案,答案模式是“现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