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春节是株没有年轮的树

发布时间:2018年7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6571  浏览:

【原文】
    春节是株没有年轮的树
    ①一位汉学家曾感慨地说,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牢固。当春节作为一种文化基因编织进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经纬里,当各种各样的节日随着时代变迁奔涌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我们有必要追问:春节,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春节,这一传统中国节日何以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资源?
    ②春节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节,是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认知,凝聚了人们对新的期盼、对旧的扬弃。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肇始自民国。《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那时以“载”称年,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
    ③今天的中国从农业文明走进现代文明,13亿中国人中超过半数扎根在城市,“异乡人”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标识。春节,让时间融入了空间,它成了现代乡愁的载体,埋藏了更多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密码。“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甲)【“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先人们的思乡之情落在历史的笔墨中,却与今天的中国人丝丝相连、并无不同。诗人席慕蓉说:“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许多中国人的生命里,以乡愁为内蕴的春节文化也成了一株没有年轮的树,碧绿长青,枝繁叶茂。
    ④在春节,大多数中国人重返故乡,家庭团聚、共叙亲情。平日的矛盾与分歧在人伦亲情中得以纾解,在喜庆的氛围里融为和谐。无数游子在外奔波一年的疲惫与脆弱、迷茫与沉重,融化在双亲的白发与皱纹里、亲友的问候与关爱中,消解在子夜的爆竹声中、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里。而对家的回归,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与礼仪的温习和承袭。贴春联、写福字,拜大年、逛庙会,一系列春节民俗和仪式,一遍遍强化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尊重时序、天人合一的人文理想和敬老爱幼、与人为善的世俗规则。在春节,人们因团聚而欢欣,因收获而感恩,因梦想而憧憬。
    ⑤春节对中国人文化精神的涵养和化育,让这一方乡愁的意义从个人修养抵达家国理想的层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乡、国一体相通,乡愁的根基在乡情、在家庭,境界在情怀、在家国。正如陆游的乡愁,(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鲁迅的乡愁,“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余光中的乡愁,“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在春节,人们回归故土,找到文化的归属感、亲情的归属感,由此上升为一种“根源意识”,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大地的珍爱。正因为这样,春节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直抵五洲四海华人的心底。
    ⑥如今的春节,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民俗,也是全世界的节日。春节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在于它传递给世界的独特却能引发共鸣的东方价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纳祥,以及更多更多。【春节,是被全球华人寄予的文化乡愁,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更是古老又现代、海纳百川又活力充沛的中国最鲜活的一张“名片”。】
    ⑦春节,被赋予了更加厚重的现代意义。历史从来不仅仅关乎过去,历史最终指向未来。一个历史规律,正在今天被期待、被重演。凡是强大国家的兴起,往往会在国际上掀起相应的文化潮流,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远者如马其顿,将希腊文明传递到欧亚非的广大地区;近者如欧美,通过现代媒介、现代艺术将欧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春节要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节日,也必将超越乡愁的层次,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中,完成现代化的更新与重构,塑造出一个不仅蕴含浓浓中国味,也融入缤纷世界情的节日文化生态。
    ⑧春节,说不尽道不完。春节的内涵太丰富,它是巨大的文化磁场,强韧的情感纽带,是全世界华人念兹在兹的乡愁。春节的滋味太醇厚,它埋藏着中国人的情感密码,中华文化的生命气息,中国人共同的家国梦想。惟愿春节这株没有年轮的大树,在全球撒播希望的种子,春意盎然,落英缤纷。

【问题和参考答案】
    19、春节这一文化符号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案:(1)春节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节,是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认知,凝聚了人们对新的期盼、对旧的的扬弃。(2)让时间融入了空间,它成了现代乡愁的载体,埋藏了更多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密码。(3)春节对中国人文化精神的涵养和化育(4)春节被赋予了更加厚重的现代意义。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春节,是被全球华人寄予的文化乡愁,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更是古老又现代、海纳百川又活力充沛的中国最鲜活的一张“名片”。
    答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有力地表现出如今的春节,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民俗,也是全世界的节日。春节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在于它传递给世界的独特却能引发共鸣的东方价值。
    【解析】是标志着本句是排比句和比喻句,生动写出了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还是世界人的节日,不仅是文化内涵的象征,也是让世界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
    21、文章第③段(甲)处和第⑤段(乙)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4分)
    答案:不能调换,第③段所引用的“岭外音书断……”是表达先人们的思乡之情,论述了在许多中国人的生命力,以乡愁为内蕴的春节文化也成了一株没有年轮的树,碧树长青,枝繁叶茂;第⑤段所引用的陆游的诗句表达的是陆游的乡愁。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乡、国一体相通,乡愁的根基在乡情、在家庭,境界在情怀、在家国。
    【解析】第③段写“春节是现代乡愁的载体”,而(甲)处诗句是表现乡愁的。第⑤段写“春节让乡愁的意义从个人修养抵达家国理想的层面”,而(乙)出诗句表写诗人在生命弥留之际,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沉痛心情,是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家国层面。所以这两处的诗句不能调换。
    22、本文的题目是“春天是株没有年轮的树”,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巧妙化用现代诗歌名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国之思和对春节文化的赞美与喜爱。
    【解析】标题化用席慕蓉的诗句,“是”标志着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春节比喻成年轮,抒发作者对春节文化的赞美和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空位
  • 下一篇:(5)古诗中不乏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欧阳修在《生查子元
  • 【推荐文章】

  • 泊秦淮

    【原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原文】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杨绛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那么,我们在...

  • 渡荆门送别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

  • 外家南寺

    【原文】 外家①南寺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

  • 不爱你爱谁

    【原文】 不爱你爱谁 (1)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切腹之痛,对着我含情脉脉地微笑。...

  •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原文】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王丹枫 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

  • 【最新文章】

  • 《西游记》选段
  • 春节期间杭城各大眼科也进入“春运状态”,日
  • 父亲到城里住几天
  • 文字沙尘暴
  • (7)《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
  •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现作者
  • 小的决定大的
  • 感谢阅读
  •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 阎罗王录囚
  • 16.《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中不少论述对今
  • 16.孝,是一种传统美德。请结合下面几则语录
  • 17.小说中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最能突显人物性
  • (2)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
  • 有一种道德勇气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