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作者:未知 文章ID:37510 浏览:
【原文】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乙】(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②,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语(yù):告诉。②折枝:本处意作揉胳膊,捶腿。③王(wàng):统一天下。
【问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男有【分】
②推恩足【以】保四海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是谓大同 是不为也
B.之:大道之行也 以及人之幼
C.而: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D.故:故外户而不闭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5.【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 】”的理想社会;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 】”。
(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16.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乙】文中运用了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12.(1)职业、职分
(2)在(各1分,共2分)
13.B(2分)
14.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共2分)
15.大同(1分)天下可运于掌(1分)(共2分)
16.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1分),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