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7550  浏览:

【原文】
    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⑤“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⑥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2/3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文章有删改)

【问题】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3分)
    16.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讲述曾参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18.文章采用了【    】(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5.文章第1段开篇引用了歌曲《儿行千里》,深情描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增加了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概述歌曲内容1分,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阅读兴趣1分。
    16.“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猜测、估计,说明意识也有自己酶场,被任何人捕捉到是科学家的一种猜测,但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意见:本题3分。释义1分,结合句子分析作用2分。
    17.示例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讲述了曾参与母亲虽隔得很远却能母子连心的故事,作为事例来具体真实地说明“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可读性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2: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了《二十四孝》中曾参与母亲虽隔得很远却能母子连心的故事,具体生动地说明“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读性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评分意见:本题3分,说明方法1分,结合句子分析作用2分。
    18.逻辑顺序
    文章1——5段说明“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6——9段探究母子连心产生的原因。这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评分意见:本题3分。逻辑顺序1分,结合内容分析判定依据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 下一篇:风雨荷塘
  • 【推荐文章】

  • 19.任务型写作(8分)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

    【问题】 19.任务型写作(8分) 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下扫墓,但小梦有课外辅导班...

  •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原文】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张丽钧 ①雨季来临前,我们照例去楼顶检查一下避雷针。 ②...

  • 我常常牵挂的男孩

    【原文】 我常常牵挂的男孩 修玫 那时是1966年深秋,正是全国红卫兵大串连的高峰。只...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

  • 救命的海鸥

    【原文】 救命的海鸥 科里 瓦尔克 迪伦[美国] ①在我12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爷爷出海...

  •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原文】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

  • 【最新文章】

  • (5)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秋”或
  •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
  • 窗外人生
  • 人的心理总是随着年龄、体验和环境产生变化。
  • 19.任务型写作(8分)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
  • ⑤登高远眺,总能令人豪情满怀。杜甫《望岳》
  • 当夜,两个孩子果然如约而来。他们坐在树荫底
  • 人为什么要善良
  • ⑴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
  • ⑵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
  • 秋天的怀念
  • 材料一:近年来,智能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
  • 多读点“无用之书”
  • 锁王
  • 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