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人生的鄙夷与不屑
作者:未知 文章ID:37555 浏览:
【原文】
走过人生的鄙夷与不屑
①我参加中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记得,那天,我带了一支铅笔,一根直尺,一个圆规,一块橡皮,三支圆珠笔,总之,该带的,不该带的,全带上了,攥在手里,满满的一大把。
②一个姓邢的同学,看了我一眼说:“你带这么多干什么?”说完,他眉梢向上一抖,眼珠微微往眶角一轮,牵出满脸的鄙夷与不屑来。
③而他的手里,只有一支圆珠笔,连橡皮都不曾带的。我仿佛是一个穷人,拿出几个硬币来摆阔,不小心正好被富人撞见。富人一说话,我满脸的窘迫。
④恍惚间,我想反驳几句,却无言以对。邢同学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而我够不上差生,也几乎相当。在这样的鄙夷面前,我只好束手就范。
⑤那一年,邢同学考上了师范,我没考上,灰溜溜地读了高中。
⑥开始学习写作,是在大二。那时,别的同学花前月下,尽享人生的快意,我却伏在教室里一本正经地写稿子。每写出一篇文章来,都要高兴得手舞足蹈,自我赏阅,自我陶醉,凡三五遍,不能自已。第二天,拿着稿子,便火烧火燎地送到市报社的编辑部去。市报社离我们学校不远,于是我常去。很快,副刊的编辑也就认识我了,但那位带着眼睛的老先生给我的永远只有一句话:稿子放这里吧,有消息我告诉你。这与我的期待相去甚远,我希望的情形是,他看完我的稿子后,拍案叫绝,说,这个稿子太好了,马上发!
⑦那时候,真是年少轻狂得可以。
⑧后来,编辑部新来了一个编辑。据说是部队转业回来的才子,他渐渐对我频繁光顾编辑部的做法不感冒了。有一天,我送完稿子,正要走,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说:“你以后别来了行不行?!”
⑨当时,我还沉浸在送稿子的喜悦和兴奋里,他的话,不啻一个晴天霹雳。
(10)我说:“怎么啦?”
(11)“你看你都写了些什么玩意,还好意思老来?”
(12)他的后半句话,拖着方言与普通话交杂的腔调,怪怪的,怪得直到现在这个声音还在我的耳畔回响。我抬眼看他,白净而周正的脸上,是丰富的鄙夷,以及夹杂于其中的一点诚恳的愤怒。这样白净而周正的脸,再加上这样丰富而激动的表情,一下子让我刻骨铭心。
(13)最后,我甩下一句话,说:“我偏来。”
(14)这两件事,在当时,都曾经被我认为是生命中的奇耻大辱。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岁月的打磨,我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也理解了。那位姓邢的同学,初中毕业后,我们一直疏于联系,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如果哪一天,我看到他,我紧握着他的手所能感受到的,只会是20年重逢后的温暖和喜悦。
(15)至于那个编辑,即使我们重又邂逅了,我想,我们也只会行同陌路——他不认识我,我也认不出他来了。我曾耐心地翻看过我以前所写的那些东西,实在是糟糕透顶。幸亏他站出来断喝了一声,否则,我就那样糟糕透顶下去了。
(16)现在,我该对当时对他的恶毒诅咒忏悔。年轻的心,总是狭隘自私的。即便,他那时真的是出于恶意,我也能原谅他。因为,假如我在他的位置上,我或许也会那么做。
(17)我只是在人生的那一刻,与他们人性中恶的部分狭路相逢了。而在我看不到的另一刻,他们可能给另外的人的,却是谦逊、友善和亲切。他们并不是坏人。这个世界,可能原本就没有坏人,只有被逼成坏人的人,以及被错认为坏人的人。这样看来,我们该原谅的人应该更多。
(18)而这样一想,人生的一切也就豁然开朗了。
【问题】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有关信息,完成下列表格。(4分)
时间
|
事件
|
我的情感体验
|
中考时
|
①
|
窘迫
|
大二时
|
投稿遭到编辑的羞辱
|
②
|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第二天,拿着稿子,便火烧火燎地送到市报社的编辑部去。
(2)说完,他眉梢向上一抖,眼珠微微往眶角一轮,牵出满脸的鄙夷与不屑来。
17.文章的第16-18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8.作者能够走出别人对自己鄙夷与不屑带来的心理阴影,作者的人生际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5.(4分)①因带了过多的文具遭到同学的鄙视(或者因带了过多的考试工具遭到同学的奚落)(3分)
②刻骨铭心(1分)
16.(4分)(1)这个形容词写出了我的急切投稿的神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迫切期待作品发表的心情。(2分)(2)“一抖”“一轮”这两个动作描写,真实生动的表现了刑同学对“我”的鄙夷与不屑的神态。(2分)
17.(5分)这三个段落写了“我”对当年自己经历过的两件事情的反思,为自己狭隘自私的心而忏悔,因原谅了他们而感觉人生的一切豁然开朗。(2分)作者运用议论性的语言来写自己走过人生的鄙夷与不屑的心路历程,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3分)
18.(4分)面对伤害,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宽容、学会坚强。人性不是完美的,不必去苛责每一个人。(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