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发布时间:2019年3月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376  浏览:

【原文】
    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①腊八一过,心里就乱起来,做事不能专注,思绪总是往老家跑,就像着魔一样。再看新闻,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涌动着回家潮。让人感动,也让人忧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站在大年的门外,重新打量,蓦然发现: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②大年演义着感恩。祭天祭地也好,寻根问祖也好,给人拜年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本。连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饮,半丝半缕,都在感念之列。《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感恩啊。在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的时候,在品尝佳肴美味的时候,在沐浴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了。
    ③大年演义着孝敬。孝是中国伦理的基础,每年的祭祖大典,既是感恩,又是鞭策,本质是在演孝。“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这是关帝庙门的对联;左秦琼,右敬德,这是门神。每逢大年,这些事物和意象都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我们对忠义的最初感知。这体现着敬。
    ④大年演义着“和合”。和是和谐,合是团圆。团圆意味着健康平安,绵延昌盛。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只有落实到团圆上才有意义。这种“和合”还体现在非人间伦理上,比如,大年三十,我们习惯上都要吃饺子,因为它象征着团圆、美好和幸福。
    ⑤大年演义着“天人合一”。为了达到这种“天人合一”,我们需要借助腊八的“糊涂粥”,“难得糊涂”一下,享受生活,享受当下;需要借助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的除尘,从污染尘垢中解脱出来,人们扫净心灵的灰尘,走进“天人合一”。人们把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腊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元宵夜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应该有着特别强烈的象征意义吧。
    ⑥大年演义着祈福。无论是人们的一言一行,还是各种祭礼、大戏、对联、年画,都包含着祈福。如《连年有余》《五福临门》《天官赐福》这些年画,既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意象,同时也是人们美术化了的祈福。
    ⑦大年演义着喜庆和快乐。大年的喜庆,在红彤彤的春联里,在喧天动地的锣鼓声里,在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里,在孩子们的新衣服和压岁钱里,在老百姓的把酒话桑麻里,也在普天同庆的氛围里……想想看,抬头迎春春满院,出门见喜喜盈门;雪打花灯,喜鹊啄梅;一元复始,普天同庆。大年的喜庆真的像根一样埋在华夏儿女心灵的深处。
    ⑧大年最终演义着教育和传承。我们看那祭祖、守岁、拜年,还有社火、对联、年画,可不都是为了让人们回到真善美,甚至回到生命本质?这种教育,渗透在大年的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细节之中。比如,老人们叮嘱孩子过年要断“三恶”修“四好”。“三恶”是“恶口、恶行、恶念”,“四好”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享好福”。想想看,当每一个人都做到了断“三恶”修“四好”时,那日子该是多么祥和。
    ⑨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是一出真善美的教育和传承的全本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总集,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精神暖床。它所承载、表达、传承的文化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也许我们只能从年的味道里去体味……
    ⑩或许正是为此,才形成了海潮一样的回家潮,形成了季节一样的春运,才让人们在季节的深处不顾一切地回家,像候鸟一样,不由分说地,无条件地,回家!
    11我们甚至可以说,大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无比美好的计谋,她把华夏文明的骨髓,通过【连绵不绝的仪式】,神圣化,民间化,亲切化,轻松化,出神入化……
    12大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又像一个天才的导演,演义着中国文化的无尽奥义。【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有删改)

【问题】
    23.阅读文章,结合第11段大年“连绵不绝的仪式”涉及的内容,补全对联。(2分)
    上联:
    下联:除尘守岁贴年画,传播华夏精神
    2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是如何得出第12段“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这一论断的。(3分)
    答:
    25.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的内容,针对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这一特殊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一】


    【链接材料二】
    30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29亿人次(大约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40天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中国大地上迁徙往来,许多人要经历千辛万苦,穿过大半个中国回家。尽管交通运输部门投入大量运力,但“一票难求”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因此,人们采用各种交通方式回家,其中不乏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有的摩托返乡之路长达2000多公里,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长摩托返乡之路。
    答:

【参考答案】
    23.答案示例:祭祖拜年挂春联,继承中国文化
    (共2分。内容1分,形式1分)
    24.答案示例:文章首先提出“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这样一个观点,接着从大年演义着感恩、“天人合一”、祈福、喜庆、教育和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证。再次强调“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无限奥义。(从而得出“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的论断)
    (共3分。每要点1分)
    25.答案示例:示例一: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饱含人们对家的团圆的期待,寄托着各种真善美的情感。尽管面临一票难求,路途艰辛等诸多困难,但是仍然阻挡不住人们回家里团聚的脚步,体会年的味道,感受年的文化魅力。所以我认为春节就应该回家。
    示例二:虽然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可以和亲人团聚,感受亲情,感受大年文化。可有时候却成了人们的一种负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我认为不如把与家人团聚安排在其他时间里,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形式传送祝福。
    (共4分。看法1分,理由3分,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京城戏迷
  • 下一篇: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 【推荐文章】

  •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原文】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钟和晏 ①关于 灯画 的定义,已故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在...

  • 祈求

    【原文】 祈求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

  • 嫩绿的芽儿

    【原文】 嫩绿的芽儿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

  • 秋词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 游白水[1]书付过

    【原文】 游白水[1]书付过 [宋]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

  • 【最新文章】

  • 5、根据你的理解,依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
  • 6.请根据下面材料,为推广“城市书房”你写一
  • 7.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 班级开展“虎”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阅读
  • 张仪①受辱
  • 大有作为的蓝藻
  • 高科技污染
  • (4)请写出反映普通百姓辛勤劳作的诗句:(
  • 6、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
  • 最近,某校开展“经典文化伴我成长”活动。请
  • 会唱歌的门铃
  •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内容。(20字
  • (5)登高望远,美景尽收,胸襟开阔,心灵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