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试飞英雄

发布时间:2019年3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563  浏览:

【原文】
    试飞英雄
    聊起试飞员们的时候,飞行大队政委丁玉清一直咳嗽着,这是职业病。这让他的叙述显得断续与困难,但关于大队各位试飞员的任何事迹,丁玉清都能纤毫不差地忆起,并且娓娓道来。梁万俊的那次只有短短8分钟的试飞,更是在他的讲述中如电影般重现。
    2004年7月1日13时40分,西南某机场。
    随着绿色信号弹的发出,试飞员梁万俊驾驶座机直冲云霄,蓝色的天幕上迅速划出一道银色的弧线,像谁在泼墨挥毫……
    这是一次新机的定型试飞,梁万俊驾驶的是一架多用途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
    险情在1.2万米高空突然出现。发动机漏油,仅仅两分钟,油量表指针就指向了“0”刻度。没有了油,发动机就完全失去动力。
    这是一级空中特情!
    地面指挥所内的空气凝结到了冰点。时间在那一瞬间似乎变得无比漫长,每个人都明白,摆在试飞员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跳伞或迫降。跳伞意味着放弃飞机,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会坠毁,故障原因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推进也可能因缺乏依据而延宕……迫降?可能机毁人亡!
    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对地面指挥员雷强传达了自己的抉择:“我要滑回去,尽一切可能把样机保住!”梁万俊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
    试飞员被称为“悬崖边的舞者”。飞行试验涉及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梁万俊刻苦钻研军事科技和航空技术理论,搜集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航空资料、上千张飞机结构图片。现在,他已经成为熟练驾驶6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有数篇文章在国内外航空杂志发表。多年的试飞生涯中,他先后遇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数十次险情,但最终都化险为夷……
    这一次,他也一定要将飞机完整地带回地面。
    雷强迅速查看着各种监控数据,人们在他拧紧的眉头上仿佛看到了步步逼近的危机。同在塔台的研究所的老总眼里含着泪,声音颤抖地说:“雷头,跳伞吧——”他哽咽着没有说出下半句。
    【雷强的眼睛血红,脾气刚烈的他声音很大地吼了一声:“听我的!”】
    巨大的飞机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儿。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作好迫降准备。”
    失去动力控制的飞机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够预测得到。
    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这一切必须十分精准,百分百的精准。正常的飞机降落,可以修正方向和速度,实在不行,还可以拉起来复飞。但失去动力的飞机没有可控余地,稍有差池,便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
    飞机滑到机场1400米上空。
    蓝蓝的天空,隐隐传来一阵空气的撕裂声。转瞬,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蓦然闯来!
    霎时,机场上,塔台里,数百人仰头,一双双眼睛焦灼地盯住飞机!
    在所有人心跳如鼓的当儿,雷强的声音听上去还是那么沉稳:“保持好状态!“
    梁万俊冷静沉着地调整飞机的状态,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小心地修正速度和高度偏差,为迫降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可以下降高度了,放起落架。”雷强下令。
    “好的。”梁万俊下降高度,放起落架。
    “起落架很好,对正跑道。”雷强指挥道。
    “好的。”梁万俊对正跑道。
    “再对正一点,左翼……”
    “好的。”
    话筒里,梁万俊的语气平平静静,声音高低大小几乎完全没有变化。一般情况下,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会急促,指挥员们都听到过从话筒里传来的呼呼的喘气声。但梁万俊没有,一声也没有。
    地面指挥所内,人们的心略微安定了些。
    近了,更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的战机俯冲直下。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但此时飞机的速度在400公里/小时左右,远远大于正常值。大速度落地,飞机冲力过大,但凡操作上有丁点儿失误,飞机就可能冲出跑道,翻滚坠毁。
    地面上,飞机设计师、生产人员、试飞指挥员、地面保障人员一齐屏住了呼吸。
    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胎下飞出两股白烟。
    “放伞!”雷强及时喊话,声音加大。
    他的话音未落,一朵伞花在飞机尾部猛然绽开。然而,飞机冲势只是略减,依然朝跑道尽头狂奔。
    “拉应急!……”雷强的指令一连串跟上。
    “刹爆!”一阵刺耳的尖啸,轮毂在水泥跑道激起两条刺眼的火龙!巨大的速度下,一侧轮胎爆破。
    千钧一发之际,梁万俊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一系列操作程序,时间、方向、力度把握精准。人们绷紧的心里有了小心翼翼的期待。
    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儿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跑道上,留下两道464米的黑色擦痕。
    “成功了!”“成功了——”人们欢呼着从各个角度向机场冲去。
    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2005年2月,“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演播大厅里,当主持人念到梁万俊的名字时,一个身穿飞行服的清瘦年轻人走向前台,他神情安详宁静,脸上一缕微笑仿佛清风。
    主持人的声音在偌大的大厅回响,这段堪称经典的颁奖词多年之后仍然被人们反复提起: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8分钟,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中国军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称谓,它代表着忠肝义胆、铁血柔情。而在丁玉清的讲述中,它浓缩为试飞大队里一位位试飞员的名字,这些亲切而闪亮的名字背后,意味着奉献与担当!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这群搏击在蓝天的雄鹰,他们怀揣着强国的梦想,用青春与生命在蓝天上完成着最执着、最勇敢、最壮丽的飞翔!
    (根据张子影的《试飞英雄》改写)

【问题】
    11.文章围绕梁万俊如何处理“一级空中特情”展开情节,一步步地呈现梁万俊的“英雄”形象。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4分)
    1.2万米高空,梁万俊决定将失去动力的样机滑回去,毫不犹豫。
    ↓
    ①
    ↓
    ②
    ↓
    2005年2月,梁万俊出席“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安详宁静。
    12.文章画线句中雷强所说“听我的”意味着他将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4分)
    答:
    13.本文主要是通过展现矛盾冲突、细节刻画人物、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转述等写作方法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请从文中任选一处运用了某种写法的文字,设计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3分)
    所选之处:(摘抄或概括)
    你的问题:
    14.在给梁万俊的颁奖词中,称谓由“他”到“你”再到“中国军人”,简要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理解。(3分)
    答:

【参考答案】
    11.答案示例:
    ①1400米高空,梁万俊在塔台人员的指挥下调整飞行状态,冷静沉着。
    ②进入跑道,梁万俊在塔台人员的指挥下精准操作成功降落,有条不紊。
    (共4分,每小题2分,情节1分,特点1分)
    12.答案示例:
    支持梁万俊的决定。相信梁万俊,因为梁万俊已经是一名高素质的试飞员,具有数十次处理试飞险情的经验,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相信塔台指挥团队,能够及时科学地指挥梁万俊安全滑行降落。
    (共4分。选择2分,原因2分,答出两个原因即可)
    13.答案示例一:
    所选之处:文中多处描写了塔台人员的表现。
    你的问题:文中多处描写了塔台人员的表现有什么妙处?
    答案示例二:
    所选之处:文章开头政委丁玉清开始讲述梁万俊的试飞故事。
    你的问题:文章借政委丁玉清之口转述梁万俊试飞的故事,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妙处?
    (共3分。出处1分,问题2分)
    14.答案示例:
    用“他”,客观叙述梁万俊的英雄事迹;用“你”,表达对站在面前的英雄的敬佩;用“中国军人”,表达对以梁万俊为代表的中国军人的赞颂。
    (共3分。每个称谓的理解1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9.《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一直备受喜爱,人们用多种艺术形
  • 下一篇:【材料一】古诗云:“①。”(月有阴晴圆缺/明月几时有)月球顺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