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
作者:余显斌 文章ID:40271 浏览:
【原文】
窑变
余显斌
⑴他开一爿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⑵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⑶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却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⑷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春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A.随手B.仔细)用纸盒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⑻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10)回到家,他拿了另外一件青山花瓷瓶,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质的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11)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12)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平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里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13)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14)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15)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māonì】。
(16)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17)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问题】
19.根据第(15)段的拼音,在横线上写上汉字。(2分)
māonì【 】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1.请在第⑥段横线上选词填空,并简述由。(4分)
22.请具体说说小说在第⑹和第⑿段两处进行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23.⑴第⑿段画线句加点词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4分)
⑵以下对“他”的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在鲁山花瓷制作方面有较深造诣。
B.“他”热心服务于顾客,乐于以瓷交友。
C.“他”良知未泯,知错能改,善于自省。
D.“他”对生活艰难的农民工有同情之心。
【参考答案】
19.猫腻(2分
20.民工司机勇于担当,讲求诚信,坚持用三万元赔偿撞碎的鲁山花瓷的行为使原本欺诈顾客,味心钱的“他”深受教育,最终退还赔款,并不再售卖赝品。(4分)
21.选A“随手”说明“他”对所装的瓷罐并不珍惜,且包扎不严实,为下文罐轻易被摔碎以及揭示瓷罐是个赝品埋下伏笔。(4分)
22.第(6)段对春雨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相撞事故的发生作了铺垫。第(12)段对冬季寒冷清晨的描写,更好表现了民工司机的不顾严寒,赔款心切,两段描写综合考虑,体现了民工司机筹款不易,时间长,更能体现他的勇于担当,具有诚信的美德,环境描写凸显了人物形象。(5分)
23.(1)本句多处运用叠词:“紧紧”“层层”“抖抖索索”等,强调了民工司机对来之不易的血汗钱的珍惜,更好凸显民工勇于担当品质的可贵,(4分)
(2)C(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