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作者:未知 文章ID:40381 浏览:
【原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②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③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④有不至。
(节选自《新序》)
[注]①稷:人名②傲:轻视。③庸:岂、又。④靡:没有。
【问题】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后【值】倾覆( )
(3)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
(4)亦【轻】其士(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
10.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填空。(2分)
(1)正如文段(二)齐桓公所认为的那样:有才能的人往往清高而“傲爵禄”,文段(一)中诸葛亮在表明心志时说自己:“【 】”。
(2)文段(二)画线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中的“下”字的意思可以用文段(一)中的语句“【 】”来解说。
11.从以上两个文段来看,刘备和齐桓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个文段各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分)
【参考答案】
8.(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2)适逢,正赶上
(3)能够
(4)轻视,看不起
9.(1)(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2)即使轻视爵位俸禄,我又怎么敢轻视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10.(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猥自枉屈
11.共同特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
甲文通过诸葛亮的话侧面描写刘备的特点。乙文通过正面描写对齐桓公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