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论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0761  浏览:

【原文】
    论文化自信
    ①清末民初,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渐成主潮,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胡适说:“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的文化观虽然有批判传统惰性、针砭现实弊端的用意,但由此表现的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民族自信心的丧失,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文化【A】”的典型。
    ②我们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才能真正继承传统,但真正的批判必须是全面深入理解基础上的批判,要避免将某种特定的思想框架强加在传统中国文化之上。不由分说,寻章摘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宰制、肢解传统,先入为主地把中国传统执定为粗糙、落后、保守云云,这类所谓的“批判”实与中国思想文化毫不相干。
    ③当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已成大势,又有人不加分析地歌颂传统文化,陷入一种“文化【B】”情结,好像凡是国学、传统的都是好的。部分人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分不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经常误把封建迷信思想也当作国学;还有部分人是把国学作为敛财手段,以国学为幌子误人子弟。我们固然要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对各种形式的伪国学却一定要加以批判,强调让国学、儒学中的核心价值、做人做事的正道,创造性转化为现代人的人生智慧,以此安身立命。
    ④所以,要真正弘扬传统文化,【    】,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钱穆先生说:“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情感,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这就是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它源自对固有文化的深度理解。这样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才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郭齐勇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问题】
    21.依据文意,从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分别填入文中【A】【B】处。(填序号)(2分)
    ①自恋
    ②自尊
    ③自虐
    ④自豪
    2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既要抛弃某些误解、成见,也要批判世俗流弊,避免开历史倒车
    【乙】不光要大力颂扬,强调全盘吸收,还要努力掀起全民学国学的热潮
    【丙】只有先精通西方现代文化,再以之作为取舍的标准来整理传统文化
    23.阅读下面一位小学生的日记,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日记中所述现象的看法。(3分)
    10月31日    星期二    晴
    明天就是万圣节了。今天中午,和小伙伴们约好放学后到附近的商店去买“鬼脸”。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几个便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可是,到了商店,老板说:“前天刚进的一批‘鬼脸’,今天还没到中午,就已经被抢光了!”真是倒霉!另一个卖“鬼脸”的商店太远了。看来,今年要过一个没有“鬼脸”的万圣节了!
    答:

【参考答案】
    21.【A】③
    【B】①(共2分。每空1分)
    22.【甲】(2分)
    23.示例:文化自信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充分的肯定,这位小学生日记中所记录的不是个别现象,万圣节、愚人节或圣诞节等外国节日在中国异常火爆,这我们并不反对,但相反地我们看到自己国家的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却异常萧条,这就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修葺精神的屋宇
  • 下一篇:“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 【推荐文章】

  • 南歌子

    【原文】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

  • 一日的春光

    【原文】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

  • 金陵望汉江

    【原文】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

  • 鸟鸣涧

    【原文】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问题...

  •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原文】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

  • 差不多先生传

    【原文】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

  • 【最新文章】

  • 一五一十
  • 笑,不苦口的良药
  • 论逆境
  • 被放逐的皇后
  • 16.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分)宋祁的
  • 与王昆绳书①
  • 《孟子》选段
  • 细品寂寞
  • 【甲】次北固山下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 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
  • 8、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
  • 9、“【 】,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脑
  • ⑴【探源】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简要说明
  • 登岳阳楼(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