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何为诗人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7日
作者:余秋雨  文章ID:41352  浏览:

【原文】
    何为诗人
    余秋雨
    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己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区训导比尔呢。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知道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

【问题】
    10.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    )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1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2)请写出一位符合这一“新理解”的诗人(本卷出现过的诗人除外),并简述理由。
    12.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0.B
    11.⑴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
    ⑵示例:李白。无论是“举头望明月”的静夜思乡,还足“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精神追求,李白就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12.示例⑴:同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当然是有用的,它可以让我们好好地活着。“诗”对物质生活而言,确实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但是它可以让生命具有诗人气质,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过一种诗化的生活,拥有诗性,活出诗情。诗,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示例⑵:不同意:诗,当然可以让我们活得美。这个“美”是精神的、气质的,它确实可以让我们在尘世中"诗意地栖居”。但是知识未必只是让我们“活着”。知识也可以让找们活得“美”。“知识改变命运”“美美地生活”就是这个道理,示例(3):需要辩证地看待。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让我们活得美,诗,可以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诗意地栖居”,这本身就是“有用”。它们都是有用的,都可以让我们活得美。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意在说明有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1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诗人”就是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人介绍。
    1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字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本题答案不唯一,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到石码去
  • 下一篇:晓过鸳湖
  • 【推荐文章】

  • 汗血诗人

    【原文】 汗血诗人 ①在北师大念书时,我听过著名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演讲。他对诗歌的解...

  •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

    【问题】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非常仰慕,非要...

  • 乡关何处

    【原文】 乡关何处 余秋雨 ①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

  •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原文】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

  • 专注造就成功

    【原文】 专注造就成功 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 【最新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两段文字
  • 出师表
  • 陈子经,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
  •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 从“苦读”到“乐读”
  • 声音也有破坏力
  • 巴黎不堵车的秘诀
  • 2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书中的英
  • (4)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点明全诗的主旨,
  •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
  • 活板
  • 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
  •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 曹刿论战
  • 汗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