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鲁迅  文章ID:41413  浏览:

【原文】
    【选文】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导读】
    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似乎”二字颇耐寻味。
    “那人”真的傻吗?
    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问题】
    8.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4分)
    9.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4分)
    10.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6分)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1.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8.(4分)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9.(4分)“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好毫不着急得样子;“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10.(6分)相同之处;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比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例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不同之处;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而文中的奴才,为了稳做奴才,他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要功献媚,显得很丑恶。
    11.(8分)
    正确理解文章中傻子的“傻”,借助“导读”深入理解傻子的“不傻”,由此推导鲁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示例1: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的。他不计后果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和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绝望中犹有希望。
    示例2:“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和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悲观。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5-7题。
  • 下一篇:同州①端午
  • 【推荐文章】

  • 南乡子

    【原文】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

  • 薄暮下的刀锋

    【原文】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

  • 风流子

    【原文】 风流子 孙光宪 茅舍槿篱①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②长,水葓③开,门外春...

  • 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

  • 孤雁

    【原文】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 手机对儿童危害超乎想像

    【原文】 手机对儿童危害超乎想像 (1)曾经,电视是孩子们消磨时间的最好 工具 。然...

  • 【最新文章】

  • 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
  •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
  • 帽子
  • ①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
  •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
  • 上海中心大厦
  •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
  •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①当汤姆站起来,走到证人席上的时候,人们都
  • 20.乐山有许多名胜古迹,优美风景,请选择其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 ②阅读《格列佛游记》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填
  • 点破银花玉雪香
  • ①他的确是个命途多舛的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