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0年3月7日  更新时间:2023年9月2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2361  浏览:

    我国早期翻译家严复先生在翻译外文时总结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这三条原则在在翻译文言文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达”就是要通顺明白,“雅”就是要用规范的语言。为了遵守这些原则,翻译文言文必须用“对”、“换”、“留”、“删”、“补”、“调”的具体方法。
    一.“对”
    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单音节词,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些单音节词逐渐发展成了现代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因此,翻译时就要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对译成以这个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一个构词的语素)为基础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这就是“对”,也叫“对译”。如: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分析:这句话中,“师”、“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单音节词,翻译时用“对换”的方法:“师”对译为“老师”,“传”对译为“传授”,“道”对译为“道理”,“授”对译为“讲授”,“业”对译为“学业”,“解”对译为“解答”,“惑”对译为“疑惑”。
    二.“换”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去替换古代词语。“换”与“对”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相同的构词成分。一般说来,古今异义、通假字、现在已不用的说法、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都要都要相应地替换。如:
    例1.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分析:表示官职任命的“拜”、“除”和表示时间的“寻”现在都不用了,可分别替换为“授予”、“任命”、“不久”。
    例2.(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分析:“股”是古代对大腿的称谓,现已不用,要换成现代汉语的“大腿”。“走”是古代对“跑”
    的说法,现已不用,要换成现代汉语的“逃跑”。
    例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得无……乎”是固定句式,要替换成现代汉语中与之对应的“恐怕……吧”。
    三.“留”
    “留”就是在译文中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做改动。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名、字、号)、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典章制度的名称、度量衡单位、器物名称等,大都这样处理。某些数词和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也可以保留不译。如:
    例1.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例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例3.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四.“删”
    “删”就是删略不译。文言文中的有些词,今天没有对等的词进行翻译,而且删去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就可以删略。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和一些连词等。如:
    例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例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例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分析:例1中的“乎”是表句中停顿的助词,例2中的“夫”是发语词,例3中的“之”是音节助词,这些词语直接删略不译。
    五.“补”
    “补”就是增补出文言文中省略了而现代文中不能省略的成分,包括省略的主语、省略的宾语、省略的介词、省略的量词、省略的分句等。翻译时,先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再翻译。如:
    例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例2.狗吠(    )深巷中。
    例3.口技人坐屏障中,一(    )桌、一(    )椅、一(    )扇、一(    )抚尺而已。
    例4.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在己为可悔。
    分析:例1“见”前省略了主语“桃花源里面的人”,“问”后省略了宾语“渔夫”,“具”前省略了主语“渔夫”,译为“桃花源里面的见了渔夫,竟大吃一惊,问渔夫从哪里来,渔夫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例2“深巷中”前面省略了介词“于”,译为“狗在深巷中吠”。
    例3中的数词和名词之间分别省略了量词“张”、“把”、“把”、“把”,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例4“力足以至焉”后省略了表转折关系的从句“而不能至”,补充后可译为“然而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不能到达那里”。
    六.“调”
    “调”就是调整语序,把文言文中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再翻译,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如:
    例1.不吾知其亦已兮
    例2.快哉,此风!
    例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例4.月出于东山之上
    翻译的六个方法里面,“对”、“换”、“留”、“删”主要是就词汇而言,“补”、“调”主要是就句法而言。翻译时还要注意古文中的借喻、借代、用典、互文、委婉等,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准确地译出。如:
    例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例2.主人下马客在船。
    例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分析:例1用了借代的手法,用“杜康”代“美酒”,要把“杜康”译为“美酒”。例2用了互文的手法,要翻译为“主人和客人下了马,走到船上”。例3“见背”是“去世”的委婉说法,要把“见背”译为“去世”。
    文言文翻译有时还要用到“分合法”,“分”就是把一个句子分开来翻译,“合”就是把几个句子合在一起来翻译。如:
    例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例2.(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
  • 下一篇:古代度量单位
  • 【推荐文章】

  • 王昌龄《送柴侍御》赏析

    【原文】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

  • 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

    矗立于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它的高度为8844.43米。地质学家们发现...

  •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赏析

    【原文】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

  • 李清照《清平乐》赏析

    【原文】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

  • 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

    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时髦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亚联集团总部大厦...

  • 【最新文章】

  • 学习与思考的作文素材
  • 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鉴赏
  • 王昌龄《送柴侍御》赏析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赏析
  •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赏
  • 《专家与通人》分析
  • 《早兴》鉴赏
  • 我国四季冷热的变化
  • 我国地形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传说
  • 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
  •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 以宽容赢得了江山
  • 有一样东西无法购买
  • 最苦与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