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泉铭并叙
作者:苏轼 文章ID:43520 浏览:
【原文】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有删减)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问题】
7.解释下面加点字。(4分)
(1)【予】昔通守钱塘(▲)
(2)以公不一来为【恨】(▲)
(3)【推】本其意(▲)
(4)或见于【斯】泉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
9.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识,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铭,是古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为醉翁。
C.苏轼,曾作《核舟记》描述游赤壁的经历。
D.“君子之泽”中的“君子”是对高尚者的尊称。
10.苏轼为什么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4分)
▲
【参考答案】
7.(4分)(1)我(2)遗憾(3)推究;推测(4)这
8.(2分)惠勤的话虽然奇幻怪异,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真实的(或符合实际情况的)。
9.(2分)C
10.(4分)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是苏轼和惠勤共同尊崇的人,他们曾经在泉水旧址一起赞美欧阳修;苏轼认为泉水长流是欧阳修的文气英灵永存世间的象征;顺应了杭州人民的心意,弥补他们心中欧阳修不曾到杭州做官的遗憾。(任意三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