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2日
作者:孙犁  文章ID:43760  浏览:

【原文】
    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孙犁
    问一:请您谈谈当前散文创作的状况。您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答: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欺骗。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文章能取信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
    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写出这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
    但就散文的规律而言,真诚与朴实,正如水土之于花木,是个根本,不能改变。如果不只从数量上看,主要从质量上看,当前散文创作的不足之处,恐怕还是在作者的创作用心上,有或多或少的华而不实之处吧!
    问二:请您结合自己和当前的散文创作现状,谈谈有关散文艺术问题。
    答:散文行世,应该慎重,其艺术性不可或缺。
    它短小,当然也有所谓布局谋篇,但我以为,作者如确有深刻感触,不言不快,直抒胸臆即可,是不用过多的构思设想的。
    散文中的议论,也是自然事物演变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散文作者主观的前提。抒情亦如此。无情而强抒,不如不抒。面对大好河山,内心营营苟苟,故作堂皇之言是对河山的不敬。
    状景抒情,成为散文的意境。意境有高下,正如作者修养有高下,胸襟有广狭,志趣有崇卑,不可勉强。当然,人可以通过修养,提高其志趣。总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散文意境之有区分,也在于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并非一时乘兴创作出来,乃是久萦于心的素志,触景生情而出。
    【散文的语言很重要,一篇短文,语言文字不讲究,是成不了家传户诵之作的。当然语言文字也与作者的真情实感紧紧相关。】
    问三:散文创作中新的探索与民族传统两者的关系如何?
    答:“五四”以后的散文,外来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影响是影响,其根基是不可动摇的。我们还是要写中国式的散文,主要是指它反映的民族习惯和道德伦理的传统。至于说创新,也不能说,只有接受外来影响,才能创新。中国散文,在接受外来影响以前,也是不断创新的。我写给贾平凹的一封信中曾说,多读外国名家之作,写中国传统的散文,也是这个意思。任何文学作品,谈到创新,绝不会是专指形式上的创新,而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创新。文学作品既以内容为主导,则中国土壤,自然对创新起决定作用。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9期,有改动)

【问题】
    17.请写出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三个观点。(3分)
    ▲
    18.阅读第一答问,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谈谈孙犁是如何做到论证具体充分,深入浅出的。(3分)
    ▲
    19.下列关于材料的四个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短小,作者认为如果确有深刻感触,不需要考虑布局谋篇,直抒胸臆即可。
    B.“散文意境之有区分,也在于此。”这里的“此”指修养、胸襟、志趣等的不同。
    C.散文的议论和抒情都要追求自然,无议可发,不如不发;无情可抒,不如不抒。
    D.“写中国传统的散文”主要是指作品要反映中国的民族习惯和道德伦理的传统。
    20.结合第二答问的画线句,从语言讲究和真情实感的角度赏析蒋勋《寒食帖》中的
    第5节。(4分)
    ▲

【参考答案】
    17.(3分)散文创作要做到感情真实、文字朴实;散文创作的艺术性不可或缺;散文创作的民族传统的根基不可动摇。(散文创作离不开民族传统)
    18.(3分)运用举例论证,作者两次举《出师表》《陈情表》为例,依次论证了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以及写文章要感人肺腑,说真情实话。
    运用比喻论证,将散文比作花木,真诚与朴实比作水土,强调了真诚与朴实的重要价值,使文章通俗易懂。
    19.(3分)A
    20.(4分)(1)语言讲究
    示例一:注重修辞,诗文点缀。《卜算子》诗句的恰当使用,既表现出苏轼不可言说的伤痛,也写出他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与整体雅致的语言风格十分契合,可见作者用心。
    示例二:用词典雅讲究,十分精炼。如“豁然开朗”“不可妥协”“有所坚持”“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等四字词语的运用,从正反两面形象地写出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再如“惊惧、贪恋、诟辱、威吓”四词并用,形象地写出苏轼内心的恐慌。
    (2)真情实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苏轼艺术成就的真诚赞美;
    举一例分说两个方面:“那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甫定的惊魂”,“不可言说的伤痛”用语十分精炼,文言色彩浓厚,具有古典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苏轼深切的同情。
    (语言讲究、真情实感每点2分,其中举例、分析各1分。举一例分说两个方面可得4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寒食帖
  • 下一篇:21.语段修改。(4分) 倡议书 ①阅读是生活永恒的主题,书籍是
  • 【推荐文章】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原文】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①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

  • 春思二首(其一)

    【原文】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

  •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原文】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

  • 玉阶怨 吴声子夜歌

    【原文】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吴声子夜...

  • 南安军

    【原文】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

  • 【最新文章】

  • 5、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以父任高邮尉,改万安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住房租赁成为与住房销
  •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乙
  • ⑥唐代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奇异风光所
  • 赵王使平原君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
  • ①小说似乎正在逐渐死亡。除了一些小说作者和
  • 我心归去
  •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 ①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
  • ①我一直以为,门联最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
  •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 给鸟搬家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