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日
作者:梁鑫峰  文章ID:45466  浏览:

【原文】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慢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慢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极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急。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这也是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产生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文有删改)

【问题】
    6.下面对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
    B.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C.1925-1927年,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D.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确认了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
    7.下面对文章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
    B.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D.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B.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C.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慢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D.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

【参考答案】
    6、A
    7、B
    8、C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
  • 下一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这
  • 【推荐文章】

  • 苏幕遮

    【原文】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 十五从军征

    【原文】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

  • 碎砚诗

    【原文】 碎砚诗 (清)张锦芳 已坠同遗甑③;深耕愧寸田。 试当初洗日;摔碎未焚前...

  • 5.九(1)班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

    【问题】 5.九(1)班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欢非文学作品的人数较少。为吸...

  • 陋室铭

    【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

    【原文】 水调歌头 和董弥大中秋【1】 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

  • 【最新文章】

  • 给记忆一个座架
  • 规则意识的培养
  • 感应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九(1)中队结
  • 殷商时期是一个神性至尊的时代,宗教意识极为
  • 苏幕遮
  • 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
  • “和而不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 唯灵魂不可征服
  • 鉴宝
  • 22.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
  • 十五从军征
  • 16.“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
  • 【材料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
  • 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