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1年1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6462  浏览:

【问题】
    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寻精神】柳青《创业史》展示的新中国农民团结互助,艰若创业的精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1分)

    【活动二:寻礼仪】下面的文段,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师生在校如何相处”的讨论。你与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发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活动三:寻文化】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请给统计图拟写标题。
    (20字以内)(2分)

    【活动四:寻品格】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2分)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    】
    【    】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参考答案】
    【分析】[活动一:寻精神]本题考查汉字的笔顺的掌握。在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即可。
    [活动二:寻礼仪]本题考查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解答此题要在对“师生在校如何相处”这一观点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鲜明。
    [活动三:寻文化]本题考查统计图标题的拟写。解答此题要在对统计图表的数据和信息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如: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活动四:寻品格]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自己对邓稼先的了解,仿照示例,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邓稼先的品质或影响力即可,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
    【解答】答案:
    [活动一:寻精神创]
    [活动二:寻礼仪]示例一:师生相处时,学生应心存敬畏,就如宋濂遇到老师批评时,毕恭毕敬“不敢出一以复”。示例二:师生相处时,老师应尊重学生,尽量避免厉声训斥,态度温和则更易被学生接受。
    [活动三:寻文化]
    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或: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占比统计图
    或;各年级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在本级占比统计图
    或:各年级古诗文在本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活动四:寻品格]示例一:他功勋卓著堪称核弹英雄。
    示例二:他目标坚定献身国防事业。
    【点评】仿写句子: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4“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
  • 下一篇:【材料一】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
  • 【推荐文章】

  • 村行

    【原文】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

  • 夜归鹿门歌

    【原文】 夜归鹿门歌①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

  • 自咏

    【原文】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

  • 山行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 苏幕遮

    【原文】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 十五从军征

    【原文】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

  • 【最新文章】

  • 村行
  • 16.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
  •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
  •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出
  • 对于母子关系,生物性和社会性似乎是不易发生
  • ①溪水依然在流,青山依然苍翠如烟……可是一
  • 泥火盆儿
  • 执着追求 造福人类——评《新药的故事》
  • 【材料一】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①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
  • 人月圆
  •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
  •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
  • 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
  •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