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作者:未知 文章ID:47149 浏览:
【原文】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①。】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④,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⑤,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
(注)①柏举:地名。②二三子:你们。③恤:忧虑。④旷:抛弃。⑤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
【问题】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衡于虑
③今闻其嗣又甚焉
④所以败我也
13.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
14.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15.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
②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2.①违背
②同“横”阻塞
③继承人
④……的原因
13.①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②阖闾善于使用百姓,在柏举把我们打败了。
14.C
15.①示例一:唐玄宗因安逸骄纵,“安史之乱”后使唐由盛转衰。
示例二:夫差因安逸骄纵使国家灭亡。示例三:商封王因安逸淫逸导致国家灭亡。
②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参考译文:
【甲】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吴军驻扎在陈国,楚国大夫们惊惧,说:“阖庐善于驱使他的人民作战,在柏举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他的继承人(夫差)更厉害,怎么办?“子西说:“你们只忧虑自己内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担心吴国。当年阖庐吃饭时不吃两道菜,坐席不用两层,房子不建在高坛上,器具不用红漆和雕刻,宫室中不造亭台楼阁,车船不用装饰,衣服用具,用实用而不糜费的。在国内,天降灾疫,亲自巡视,安抚孤贫。在军队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给士卒共享。他勤恳体恤,与民同甘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我们的先大夫子常则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吃了败仗。现在听说夫差住宿有楼台池沼,睡觉有嫔妃相伴,即使一天在外面,想得到的东西也一定要得到,珍爱赏玩的东西,一定要随着带走,积聚珍宝一心玩乐,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样,没完没了地驱使。这样是自己先让自己处于败地,怎么能战败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