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作者:未知 文章ID:47152 浏览:
【原文】
年画
①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作为中国画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年画是老百姓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用来营造节日气氛的一种绘画。它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是表达朴实生活理想的一种民俗艺术形式。
②年画起源于门神画。我国百姓礼敬门神之风,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形成。秦汉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门神形象,即神荼、郁垒。唐宋以来,门神画逐步衍化成了木版年画,其表现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关羽、赵云、秦琼、尉迟恭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明中叶以后,全国出现了很多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成为年画的南北中心产地。清末,上海、天津等地兴起了月份牌年画,广受民众喜爱。
③按照题材的不同,年画大致可以分为门神年画、生活年画、戏曲年画等几大类。
④一是门神年画。现在广为流传的门神形象是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他们成为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因梦到龙王索命,夜夜受到惊扰,于是命秦琼、尉迟恭守卫在寝宫门口。日子久了,两位将军体力不支。太宗便命人画了他俩的画像,贴于门上。后世便以此镇邪,沿袭至今。
⑤二是生活年画。生活年画中最有特点和最受欢迎的是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年画中的娃娃都是聪慧、可爱、眉清目秀的样子,他们手里常拿着荷花、金鱼、宝灯、水瓶等物件,带有美好的寓意。娃娃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对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
⑥三是戏曲年画。戏曲年画是随着戏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年画。它将年画与京剧、黄梅戏、越剧等戏曲完美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画中有戏、百看不厌。
⑦年画的主要流派有两种,一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它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二是天津杨柳青年画。它产生于明代,与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⑧年画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
(原文有改动)
【问题】
24.选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年画的?
25.选文第②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6.选文第②段中“最早”能否改成“较早”?为什么?
27.选文第③~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28.人们张贴年画来营造节日气氛,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春节还有哪些活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参考答案】
24.年画的起源、分类、流派。
25.时间顺序
26.不能。“最早”就是最先的意思,说明了门神年画是最先出现的,“较早”就是出现的比较早,但还有比它更早出现的,换成“较早”与事实不符,“最早”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7.举例子、分类别
28.贴春联、挂灯笼、剪窗花、贴福字。(答出两种即可)
【解析】
2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根据内容可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第①段,主要说明年画是什么及其作用;第二层是第②段,介绍了年画的起源,关键句是首句“年画起源于门神画”;第三层是③④⑤⑥段,介绍了年画的分类;第四层是第⑦段,介绍了年画的流派,关键句是“年画的主要流派有两种”;最后一层总结年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据此可得出答案。
2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通过“春秋以前”、“秦汉之际”、“唐宋以来”、“明中叶以后”、“清末”等关键词即可判断出本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26.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表明态度,然后分别解释原词语和替换后的词语本意及语境义,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文章中此句前一句话为“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形成”,表明门神形象在春秋时期是形成阶段,那么紧接着的秦汉之际就必然是“最早”的门神形象,因此,这里用“最早”比“较早”更为准确严密,据此理解作答。
2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通过第四段介绍门神年画时列举初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以及第五段介绍生活年画时列举娃娃年画的例子,可判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第三段“按照题材的不同,年画大致可以分为门神年画、生活年画、戏曲年画等几大类”以及第四五六段各段的首句,可判断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8.此题为开放类试题,注意抓住“春节”、“传统文化艺术”、“美好祝福”等关键信息作答。例如贴春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