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荠又堪烹
作者:叶静 文章ID:47740 浏览:
【原文】
满园春荠又堪烹
叶静
我觉得春天的真正抵达是从脚边的小小荠菜开始的。荠菜,是我们乡下野地里很不起眼的一种小杂碎,尤以路边被脚踩得到的地方长得最为普遍而倔强。如果说荠菜是苦命的物类,倒也没有贬损它什么,因为从种子下地,到芽苗初长,谁也没见过它享受了一丝关爱,一点照顾,它从轻霜覆地的深秋或初冬探出头来,被压在秸秆堆下,被裹在枯瓜藤里,像一个发育不全的孩子,瘦骨伶仃。然而,荠菜却是春天的信使,是大地的知音,它逆流而起,循寒而绿,在一片白茫茫的冻土上,你只要拨开一块雪,认真地打量生命的印迹,你就会发现,那细小的绿,那淡淡的青,那隐忍的白,就是小写的荠菜。其实,也许你发现得太晚了,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们已经将它吟咏过不知多少遍了。
要论对荠菜的感情,恐怕谁也比不过大诗人陆游了。陆游笔下的荠菜多出现于他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家居之时和晚年壮志难酬简居山阴之后。尤其是六十六岁以后,他骑着驴子,扛着锄头,背着药袋,邀着老农,经常野行而乐,满载而归,这袋子里说不定就采了大量的荠菜。《幽居》写道:“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犹轻天上福,那习世间书。荠菜挑供饼,槐芽采作菹。朝晡两摩腹,未可笑幽居。”他已经不相信天命,不相信“学而优则仕”,不相信才可立足志可通天,他回归了现实,回归了自然,投入了世俗的怀抱。“荠花如雪满中庭,乍出芭蕉一寸青。老子掩关常谢客,短蓑锄菜伴园丁。”可惜他没有青牛可骑,只能骑驴,只能种菜,虽然“食案何萧然,春荠花如雪”(《春荠》),虽然“汤饼挑春荠,盘餐设冻齑”(《贫居时一肉食尔戏作》),但是在他眼里,却很难看到颓废、悲悯和自暴自弃,相反,他热爱生活就像热爱春天一样,热爱村农就像热爱祖国一样:“荠花如雪又烂漫,百草红紫哪知名?”他没有什么奢望,哪怕生活清苦得只能咀嚼菜根,还是照样乐观地豪迈地自洁自律:“从今供养惟春荠,莫羡愚公日万钱。”(《除夜》)他嚼菜根嚼得津津有味,令人馋涎:“墙阴春荠老,笋蕨正登盘。”(《熟食》)“春荠忽已花,老笋欲成竹。平生饭蔬食,至此亦不足。”(《蔬食》)“宦游有何好?海角愁瘴疠。拂衣便可耳,勿使老春荠。”(《思故庐》)“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莫拟将军春荠句,两京名价有谁知?”(《新蔬》)“农事未兴思一笑,春荠可采鱼可钓。”(《野炊》)“天付吾侪元自足,满园春荠又堪烹”(《自诒》)……诗人晚年一面“尚思为国戍轮台”,一面过着极其简陋的乡村生活:“老未厌了了,万事付黮暗,地炉炽生柴,唤客烹荠糁。”(《郊居》)“买鱼论木盎,挑荠满荆篮……农功殊可念,保麦复祈蚕。”(《乍晴行西村》)
至此,可否以为,小写的荠菜为大写的爱国诗人捧献了至诚至醇的心香?难怪陆游如此地喜欢着荠菜,念叨着荠菜,原是荠菜通体透骨素洁爽净,或许这小东西就是诗词的营养素,骨气的添加剂。
(选自《散文》2006年第6期,有删改)
【问题】
26.根据文意,结合陆游的诗句及其人生遭际,简要分析其“荠菜情结”。(15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层次清楚;②评、叙、析结合;③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26.要点:①物我相似——陆游的人生遭际类似“苦命”的荠菜,横遭排挤,壮志难酬。②以我观物——寄情于荠菜,回归自然,安时处顺,寻求心灵慰藉,品味生活乐趣,参悟人生本真;③托物言志——钟情于荠菜的审美情趣,展现了诗人一身傲骨、自洁自律、乐观豪迈的人格精神(叙、析略)。(三个方面,有观点2分,有叙析2分,共12分;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