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微波武器

发布时间:2021年5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8151  浏览:

【原文】
    微波武器
    微波是一种能在真空或空气中直线传播,波长很短(1毫米~1米)的高频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抗干扰性好、能被某些物质吸收等特点。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的。由于其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因此,被军事专家誉为高技术战场上的“无形杀手”。
    微波武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其特点是不需要传热过程,一下子就可让被照射材料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使之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烧毁材料。较低功率的轻型微波武器,主要作为电子对抗手段和“非杀伤武器”使用;而高能微波武器则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微波武器是隐形飞机的克星。这主要是由隐形飞机自身的设计特点造成的。
    隐形飞机为了达到隐形目的,需要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这样就必须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推力矢量系统等先进技术,才能解决飞机的纵向和横向安定性、操纵性等问题,因而比其它飞机对机载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另外,为了改善全机的防探测效果,它们的结构和外表通常都要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以便大量吸收雷达波能,不使之反射回去,这是隐形飞机能够“隐身”的原因之一。但是,事物终究一分为二,有所长则必有所短,由于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能大量吸收雷达波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这就铸成其自身的致命弱点,自招“杀身之祸”。当隐形飞机被微波武器发出的高能电磁波照射到时,机体会由于过量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高温,轻则因瞬间加热而失去控制,重则整架飞机都会被烧毁、熔化。
    另外,微波武器不是采用“点”的攻击方式,而是强调“面”的攻击效果,隐形飞机无论如何“隐形”,只要在一个区域内被罩住,都难逃“天罗地网”。
    目前,国外微波武器已发展到实用阶段,如俄罗斯的电磁脉冲弹和英国的微波炸弹均能将大功率、不可见的电磁辐射短脉冲发送到较远距离上,用来破坏敌方的坦克、导弹、飞机以及通信和电子设备等。军事专家们预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磁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泛。

【问题】
    6.下列对“微波”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包括电磁波、射频和电磁脉冲。
    B.微波能被飞机各个部件所吸收,因而能够毁伤飞机。
    C.不管有没有空气,微波都能够直线传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D.微波这种波长很短的高频电磁波能快速传播、不受其他任何干扰。
    7.下列对微波武器工作原理的有关方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微波武器能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材料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B.微波武器攻击和毁伤目标的手段,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
    C.微波武器能够使被照射物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
    D.微波武器不需要传热过程,就能够迅速地、大规模、毁灭性地破坏敌方设施,威力极强。
    8.对微波武器会成为隐形飞机的克星原因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通常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来大量吸收雷达波,同时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自招其祸。
    B.隐形飞机更多地依赖机载电子设备,而这些电子设备极易被微波武器毁伤。
    C.隐形飞机尽管难以被发现,但微波武器不需精确对准目标,只要在一个区域内罩住它,就可以攻击和毁伤隐形飞机。
    D.隐形飞机为了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难以机动灵活地避免微波武器的攻击。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未来电子战中,微波武器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能够完全摧毁敌方的通信、电子设备。
    B.微波武器将使隐形飞机、隐形坦克、隐形军舰等隐形武器无处逃遁,无法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C.微波武器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必将广泛取代常规武器。
    D.使用微波炉要注意安全,避免微波照射到人身上,否则会伤害人体健康。

【参考答案】
    6、C(C.“真空”即“没有空气”。A.不是包含关系。B.“某些物质”才能吸收微波,所以飞机不是“各个部件”都能吸收。D.“抗干扰性好”不等于“不受其他任何干扰”。)
    7、B(要区分低功率和高能微波武器有所不同)
    8、D(不是“难以机动灵活”的问题)
    9、D(A.“完全”错;B.“无处遁逃”错;C.“广泛应用”而不是“广泛取代常规武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上三峡
  • 下一篇:东坡
  • 【推荐文章】

  • 潜山道中

    【原文】 潜山道中① (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 白鸟一群栖...

  • 月夕

    【原文】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

  • 江夏别宋之悌

    【原文】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

  • 赤壁

    【原文】 赤壁 姚文焱 天空木落石崔嵬,怀古凭轩倦眼开。 【山势欲奔吞浪住,江光丕...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

  • 【最新文章】

  • 闽有带鱼
  •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给这种“被”现象下定义。
  • 张养浩执法
  • 翩然落月背再赴广寒约
  •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
  • 秦腔(节选)
  •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
  • x-j-p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
  • 故乡的沉沦
  •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 【乙】董遇者,字季直
  •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
  • 樱桃红了
  • 古代科举考试会延期吗
  • 秋渐深
  • (甲)霁雪 (乙)移家别湖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