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1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723  浏览:

【原文】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甲】。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在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乙】,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问题】
    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参考答案】
    18.D
    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原文“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没有表现“你自己”与“迎春花”的相似点,“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表达的是观赏迎春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对感觉的描绘,不是比喻。
    19.①原句有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特点,表达效果更好。②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人物恬然的心境。③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20.甲: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乙: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过苏州
  • 下一篇: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
  • 【推荐文章】

  • 南安军

    【原文】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

  • 暮过山村

    【原文】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

  • 行舟值早雾

    【原文】 行舟值早雾 伏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

  • 西郊落花歌

    【原文】 西郊落花歌 清代 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

  • 清江曲

    【原文】 清江曲 苏庠① 属玉②双飞水满塘,菰蒲③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

  • 24.(10分)请你对下面一首词作中的景物进行

    【问题】 24.(10分)请你对下面一首词作中的景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

  • 【最新文章】

  •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
  •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19世纪末
  • 智能交通自1973年大力发展以来,早期因受限于
  •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
  • 南安军
  • 黄靖南得功①微时,与二孝廉②赴都,途遇响寇
  • 春到上王家
  •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
  • 材料一:2018年9月11日,湖南省第13届运动会
  •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乙】三闾
  • (2)美长驻心间:失意时李白高歌“长风破浪
  • (3)美跨越时空:《〈论语〉12章》中孔子感
  • 2020年春季居家学习期间,学校组织了以“时代
  • 寻找沙漠和绿洲的“最大公约数”
  • 苗授,字授之,潞州人。父京,庆历中,以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