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957  浏览:

【原文】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问题】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B.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D.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一位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
    B.“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D.“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
    B.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C.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12.朱熹和梁启超分别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8.D(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先务”的意思是首要的事务,“引用凶邪”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务”和“引”之间断开,排除AC;“使天下之人”,意思是致使天下的人,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使”前断开,排除B。)
    9.A(A项,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0.B(B项,“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错误,原文“久之,以旱引去”,可知旱灾时,王安石是自己引退。)
    11.(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俄”,不久;“终”,一直到,直到;“起”,就职。大意1分。)
    (2)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继续做暴虐的事情),贻害社会(灾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卒”,最终;“嗣”,相继,继续;“流毒”,贻害,灾害。大意1分。)
    12.①朱熹肯定王安石文章、品行、才干,赞扬他以崇尚道德、经世济民为己任,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2分)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有杰出的才能,并为他遭受世人的诟骂和误解叫屈。(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
    (乙)
    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德、经世济民为己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才干作为,本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那种强盛。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社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问过韩琦:“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当翰林学士则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身处辅弼的地位则不可。”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是用王安石为相。悲哀啊!这虽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
    (丙)
    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年,偶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像或者给他铸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人的诟骂,时代变迁,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彭州圆觉禅院记
  • 下一篇:病后登快哉亭
  • 【推荐文章】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用不...

  • 山馆

    【原文】 山馆 (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

  • 少年游

    【原文】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 满江红

    【原文】 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

  • 梦寻梅

    【原文】 梦寻梅 (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

  •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

    【原文】 鹧鸪天 赠驭说高秀英① (元)王恽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

  • 【最新文章】

  • 《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 森林水滴
  • 雨晴至江渡 滁州西涧
  • 随园四记
  •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氾论训(节选)
  •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
  •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
  •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 换心记
  • 温暖
  • 科学家在路上
  • 在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商周之际都分布着大
  • 擦星星的人
  • 骆驼的抗沙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