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
作者:未知 文章ID:51595 浏览:
【原文】
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右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天圣中尝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以问王曾,曾曰﹕“河决,奏未至,必讹言耳。不足虑。”已而果然。
嘉靖间,东南倭乱,苏城戒严。忽传寇从西来,已过浒墅。太守率众登城,急令闭门。乡民避寇者万数,腾踊门外,号呼震天。任同知环愤然曰﹕“未见寇而先弃良民,谓牧守何!有事,环请当之!”乃分遣县僚洞开六门,纳百姓,而自仗剑帅兵,坐接官亭以遏西路。乡民毕入,良久,而倭始至,所全活甚众。吴民至今尸祝之。
【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有哄于台者,优人不脱衣,仓皇趋避。观剧者亦雨散。口中戏云﹕“倭子至矣!”此语须臾传遍,且云“亲见锦衣倭贼”,由是城门昼闭,城外人填踊,践踏死者近百人,迄夜始定。此虽近妖,亦有司不练事之过也。
大抵兵火之际,但当远其侦探,虽寇果临城,犹当静以镇之,使人心不乱,而后可以议战守;【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天启初,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①”,【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此皆恶少无妻者之所为,有司不加禁缉,男女之失所者多矣。开元初,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上闻之,今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讹言乃息。语曰:“止谤莫如自修。”此又善于止讹者。
(节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
注:①绣女:选入皇宫中做嫔妃候选人的女子。
【问题】
1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全活】甚众 保全存活
B.吴民至今【尸祝】之 祭祀供奉
C.迄夜【始定】 开始安定
D.但当远其【侦探】 侦察探报
1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令吏民上城【以】避水 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
B.有事,环请【当】之 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C.【所】全活甚众 男女之失【所】者多矣
D.【且】云“亲见锦衣倭贼”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询问情况,果然是谣言,于是大家都赞美王商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B.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
另外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个村落修筑戏台演戏娱神。
C.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
D.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婚配嫁娶的事情几乎都停止了。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洪水将至的传言,民众奔走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王凤人云亦云,缺乏判断,而王商却能临危不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B.嘉靖年间,倭乱扰民。听闻倭寇将至,苏城太守方寸大乱,弃民自保,任环对此气愤不已,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C.万历戊午年间,无锡乡间作戏娱神,就是因为观众起哄开玩笑,令无锡城内百姓误以为倭贼将至,造成严重的死伤事件。
D.本文与冯梦龙的“三言”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有很强的故事性,也能够就事说理,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答案】
15.C
16.A
17.D
18.C
【文言译文】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下了四十多天大雨,京师民众无故互相惊扰,说“马上有洪水要来”。百姓急着逃难,导致互相践踏,老弱无助呼号,长安城里大乱。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皇帝及后宫嫔妃可以登船避难,就命令官吏百姓上城避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建议,只有右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再无道的国君当政,洪水尚且不会泛滥到越过城墙,今天为什么会有洪水在一天之间就暴涨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该命令百姓上城,以免他们更加惊扰。”成帝于是没有下诏。不久,混乱稍微平定,一问,果然是谣言,大家都赞美王商镇定有眼光。
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下大雨,传说汴河溃决,洪水将到。京都人非常恐惧,想向东逃。仁宗拿此事询问王曾。王曾说:“汴河溃决,奏本却还没到。一定是谣言,不值得忧虑。”不久情况果然如此。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倭寇作乱,苏州城戒严。忽然传言倭寇从西边杀来,已经经过浒墅。太守率士兵登城,紧急下令关闭城门。避寇的乡民有上万人拥挤于城门之外,呼号声震动天地。同知任环愤怒地说:“没见到倭寇却舍弃百姓,还称得上牧守吗?有事情我请求来担当责任。”于是分派县吏下属打开六个城门,收容百姓,自己则佩着剑率领士兵,坐镇官府,阻断西来的道路。让乡民全数入城,过了很久倭寇才到,任环此举救活了很多人,吴地百姓到现在还在祀奉他。
还有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乡筑戏台演戏娱神,有人在戏台上起哄说倭寇来了,演员来不及换下戏服就仓皇逃避,看戏的人也一哄四散,嘴里随意地说“倭寇来了”,消息一下子就传遍全城,并且有人说“亲眼看见穿锦衣的倭寇”,因此城门白天就关闭起来,城外的人拥挤践踏,死了近百人,到深夜才安定下来。这虽然接近于妖言惑众,也是职责部门处理事情不够练达的过失。
大概在战乱的时候,只应在远方安置侦察探报,即使盗寇真的逼近城来,仍须镇静地处理,使人心不混乱,然后才可以商议作战或防御的策略;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
在明熹宗天启初年,吴中一带谣传“宦官要来采选绣女”,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女子几乎都出嫁了。这其实都是没有娶妻的恶少所传的谣言,官吏也不加以禁止缉捕,造成很多男女在仓促之间嫁娶不当的错失。唐玄宗开元初年,民间谣传“皇帝将采选宫女来充实后宫”。玄宗听到这件事,便命人挑选后宫无用的宫女,用车子载返还家,谣言于是随之平息。俗语说:“要停止毁谤,没有比从自我做起更好的方法了。”这种做法又要比平息谣言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