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废墟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8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712  浏览:

【原文】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城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问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遣文人的矫揉。
    C.“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2.“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4分)
    3.填空(4分)
    (1)作者以“【    】”喻指废墟的价值,它告诫后人切莫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本题填写的文字,必须从原文中摘录。)
    (2)如果为废墟而羞愧,则往往会【    】的真面目,这正如在给真正的悲剧【    】。(本题填写的文字,不得出现“废墟”一词。)
    4.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古代废墟价值和存留废墟的主要看法。(谈看法,可分条陈述,有三条即可;你可以赞同作者的观点,但不必拘泥作者的观点。)(6分)
    ①【    】
    ②【    】
    ③【    】

【参考答案】
    1.BC(B项,将文中“我”的两位朋友对废墟的不同的审美方式统一为一种描述,违背原文意思。C项,从第2段推知,“层累”是指对废墟意义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沿传既久不断积淀。)(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要点:作者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历史遗迹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因此“新的废墟”的出现和“旧的废墟”的漫灭都是历史的必然。(4分。解析作者的意图,应依据第3段;答案意思对即可。)
    3.(1)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2分)
    (2)①掩盖历史
    ②附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每处1分。)
    4.作答说明: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者对古代废墟价值的认识是作答的重要依据。作者认为:①废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②废墟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具有研究价值。③废墟可驱遣人们联想史实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具有教育价值。为此,作者提倡保全废墟的原貌,树立正确的废墟文化观念,使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共6分。每个要点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识别生命大分子
  • 下一篇: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