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989  浏览:

【原文】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985大学的比挣985万更加光宗耀祖——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被认为是光宗耀祖,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有“品德加分项”。“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问题】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
    B.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C.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
    D.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百喙一词    相提并论    首屈一指    不言自明
    B.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蟾宫折桂    不言自明
    C.混为一谈    一视同仁    首屈一指    显而易见
    D.百喙一词    一视同仁    蟾宫折桂    显而易见

【参考答案】
    17.D
    18.A
    19.B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
  • 下一篇:近年来,知识付费平台在互联网上骤然出现,有些平台迅速累积起成
  • 【推荐文章】

  • 渔翁

    【原文】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

  • 红叶

    【原文】 红叶 唐吴融 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

  • 卜算子·咏梅

    【原文】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原文】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 别相饯诸友①

    【原文】 别相饯诸友① 何景明 双井山②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

  • 四块玉·闲适

    【原文】 四块玉 闲适① 关汉卿 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

  • 【最新文章】

  •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霜天晓角·
  • 6.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在这里,雷锋精神薪
  •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
  • (7)《行路难》一诗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
  • ⑴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
  • 在海边(有删改)
  • 渔翁
  • 不要秘诀的秘诀
  •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马戏团的秘密
  • 红叶
  •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①之伺婢也。燮四岁
  • 说宫
  •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
  • 南极的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