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诗咏除夕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4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192  浏览:

【原文】
    诗咏除夕
    今夕何夕?春秋代序,暑往寒来,一年一度的除夕永不爽约地又将如期而至。
    “除夕”,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又称除旧、除夜、岁除、逐除、大除等等。它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可概括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名为“除夕”,大约是出于时间与风俗两方面的原因。“直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南宋吴自牧:《构粱录》),这是指时间。“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这是指风俗。先民相信在一年的最后一日击鼓而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灾,后来逐渐演变为团圆守岁。晋人周处的《风土记》早就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宋代诗人苏轼写有《除夕三首》,其诗前小序就说:“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古代的除夕,例行的风俗仪式就是大扫除和放爆竹,其作用就是驱怪辟邪,迎新送旧。所以展读古人的除夕诗,爆竹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如苏轼《荆州十首》:“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如清代陈曾寿《壬申除夕》:“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赋岁新。”
    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南朝梁徐君清《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就说:“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古人守岁的目的,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合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如同唐代才子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洞。”今天国人的守岁,是古老的除夕守岁图的再版,不过,再版当然也有所修订与补充,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新版的新内容。
    在古典诗歌中,咏除夕的作品多如雪花与春花。不过,所谓“穷苦之言易工,欢愉之辞难好”,加之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离乡别井之后常如浮萍漂流于水上,柳絮飞扬于风中,所以古人的除夕诗的佳作,许多都凄凉着一种愁苦之音,如唐代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如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文天祥被囚于燕京的牢狱,作《除夕》一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这位民族英雄抒写的是时代的大苦难大情感,虽云愁苦正气却充塞于天地。
    古人咏除夕的诗,当然也有朝气蓬勃之作。因为除夕与早春已近在咫尺,一夜之隔就是春节。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王諲诗名不彰,但其《除夜》诗却颇有盛唐气象,乃典型的“唐音”: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象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如果说王諲之作是迎春曲,那么,明代于谦的《除夜木原寒甚》,则更是严冬中的春风颂: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是明代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被谗害而横死。这首诗风质朴刚劲,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的诗篇,使我不禁想起英国名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岁云暮矣,思如之何?我忽然想到荀子的话:“赠人以言,重于珠石金宝;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一年将尽之日,我在古代咏除夕诗的佳作中巡游,抄录上述诗句诗篇借赠给今日的读者,特别是对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读者,他们在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大快朵颐之余,也一定乐于听取这些重于金石珠玉而胜过钟鼓琴瑟的好音。

【问题】
    1.下列能解释“除夕”名称由来的一项是(2分)
    A.这一天的许多别名中都有一个“除”字
    B.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俗称“除夕”
    C.先民相信在这一天击鼓逐邪便能够消灾
    D.古代文人喜欢在这一天酒食相邀“守岁”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除夕风俗仪式有大扫除和吃团圆饭等
    B.除夕风俗例行仪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C.春节联欢晚会就是除夕守岁图的再版
    D.古诗中咏除夕的作品大多描写到雪花
    E.以除夕为题材的古诗大多有愁苦之音
    F.吟咏除夕的古诗中有不少描写春之景
    3.古人“诗咏除夕”却表现出不尽相同的诗风,这是因为【    】(3分)
    4.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题“诗咏除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3分)
    5.作者评价于谦的这首诗“诗风质朴刚劲,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C
    2.A.E.
    3.诗人的处境、情感及旨意不同
    4.古诗中有很多咏除夕的诗1分,作者借赠古诗激励那些在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2分
    5.要点:除夕本来“寒甚”,于谦却说“轻寒”而何必言愁,而且以“屋东头”为喻,说明时令虽为寒冬,但春天已近在眉睫。诗风刚健,寓意丰富,从中不难看出于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媭砧课诵图》序
  • 下一篇:①和王之涣的同名作品相比,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也许少了几分宏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