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458  浏览:

【原文】
    甲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
    乙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礼记·祭义》
    【注】曾子(前505~前436),孔子弟子之一。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问题】
    22.中国儒家经典的“五经”是《【    】》、《【    】》、《礼记》、《【    】》和《【    】》。(1分)
    23.概述甲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文都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探讨孝的问题。
    (B)甲文侧重论述孝的作用,乙文认为孝有高下之分。
    (C)甲、乙文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各自观点,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甲文语势充沛、说理层层推进。乙文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25.曾子是否接受孔子的观点?结合甲乙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6.曾子认为“大孝尊亲”,《孝经》也认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谈谈你对此类观点的评价。(4分)

【参考答案】
    22.(1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
    23.(2分)用反复手法,突出表达(1分)对“子从父之令,可谓孝”的否定(1分)。
    24.(2分)B
    25.(3分)观点1分,分析2分。
    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当(父)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曾子认为“谕父母于道”,才是“君子之所谓孝者”,所以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26.(4分)
    4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3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具体。
    2分:认识单一,分析不具体。
    1分:认识单一,缺乏分析。
    0分:答非所问。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杨守陈①以洗马乞假觐省,行次一驿,其丞不知其为何官,与公坐而
  • 下一篇:①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最重要机构。同过去
  • 【推荐文章】

  • 天平山中

    【原文】 天平山中 杨基(明)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 定风波

    【原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中,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野步

    【原文】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

  •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

  • 羊吃草

    【原文】 羊吃草 西西 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

  •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原文】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宋 黄庭坚②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③荷...

  • 【最新文章】

  • 学生的精神
  • 在太空中生活,要求宇航员必须具备极佳的身体
  • 精神的殿堂
  • 先是落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
  • 艺术的本质是不稳定的。凡是既定的经典艺术都
  •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
  • 温暖
  • (一)沙漠奇遇 (二)科幻:想象创造价值
  • 听蜀僧浚弹琴
  •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
  • 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中国画的布
  •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初,逐女
  • 神奇感
  •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
  • 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