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岳武穆人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
作者:未知 文章ID:54471 浏览:
【原文】
[甲]岳武穆人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帝称善。(选自《宋稗类钞》)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选自韩愈《马说》)
[注]①斛(hu):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也相当于“一石”。②褫(chi):解除。
【问题】
18.(4分)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比】行百余里( )
(2)受大而不【苟】取( )
(3)【殆】欲毙然(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19.(2分)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故常奇之
B.日啖刍豆数斗
C.介而驰
D.而秣不择粟
20.(6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译文: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21.(1分)甲文里,集中体现良马所具备的“外见之才”的句子是【 】。
22.(4分)(1)这两段文字实则都是借谈马来说理,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
(2)进一步结合乙文来看,这两段文字又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
【参考答案】
18、(1)及,等到
(2)苟且,随便
(3)将,几乎
(4)等同,一样(4分)
19、CD(2分)
20、(6分)
(1)吃得少容易饱,喜好逞强而容易力尽,是才能低下的庸才。(盈、穷、判断句)
(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定语后置句、或、尽)
21、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1分)
22、甲文:(写出一条即可,2分)
(1)要成为负重致远之才,自身的功底一定要厚实,不能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
(2)讲原则,有取舍,对自身无益甚而有害的东西,不但不“苟取”,而且要拒而不受。
(3)要学会“厚积而薄发”,对自己拥有的智慧与才能要持之有度,运用有方。
甲乙两文:(2分)
人才一定要受到重视和妥善的照顾,才能适时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能力。(或表述为:要善待人才,给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译文】
[甲]岳飞入朝晋见,宋高宗安闲舒缓地问他:“你得到过好马么?”岳飞回答说:“良马值得称颂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对它们感到惊奇。它们每天要吃几斗的饲料,喝十斗的水,但是不精美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上鞍甲奔跑,起初好像不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呜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从中午到黄昏),还可以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好像没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量充沛却不逞能炫耀,是跑远路的良材啊。不幸它们相继死去了。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是这样。它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而且吃的时候不选择饲料,喝的时候不选择泉水。骑的时候缰绳还没拉好就跳起来迅速奔跑,才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死去的样子。这马吃得少容易饱,喜好逞强而容易力尽,是才能低下的庸才啊。”高宗称赞他说得好。
[乙]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没有好好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有同等的待遇尚且得不到,怎么可以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