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于理,故虽恶人,皆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632  浏览:

【原文】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善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蓄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问题】
    22.从内容方面看,本文第一、二段分别论述了【    】和【    】。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铭志开始不真实,是因为代写铭志的人拒绝不写真实的情况造成的。
    B.如果请托代笔的人只会批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也不会公正和真实。
    C.有道德的人对于邪恶的人,不会接受请托为他们写铭志。
    D.铭志流传较少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把过世者写得太好了。
    24.作者认为铭志能够流传后世的关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5.第二段中,“犹之用人,非蓄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好处是【    】。
    26.对于人们的行为,作者说“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22.铭志不能流传的原因
    铭志能够流传的条件
    23.C
    24.要找到具有道德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来写铭志。
    25.用人们熟知的事情来进行比较,通俗易懂。
    26.不能只从外表去看一个人的行为,只有表里结合,才能正确评价、看待一个人。
    【参考译文】
    等到社会风气衰败的时候,做子孙的人,全都想褒赞显扬他们的先人,却不根据事理。所以,即使是邪恶的人,(他的子孙)也都追求镌刻他的铭志,用来向后世夸耀。写铭志的人既不拒绝不写,又因为是墓主的子孙请托的,写墓主的恶迹,就在人的常情上是不能做的事,于是铭志就不公正和不真实,就不能足够用来在当代流行并且流传到后世。所以千百年来,从公卿大夫到民间的读书人,没有谁不刻有铭志,然而流传的似乎很少,那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把铭志托付给不合适的人,写出铭志不公正和不真实的缘故。
    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最合适的人,能够完全做到公正和真实呢?不是积蓄道德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具有道德的人对于邪恶的人,就会不接受(请托)去为他写铭志,对于一般的人就能辩别这种情况。人们的行为,有内心善良但做出的事迹不对,有内心奸诈但外表善良,有言行恶迹互相差别很大但又不能确实指明,有实际比名声大,有名声比实际大。犹如任用人,不是积蓄道德的人,怎么能辩别对方不迷惑,评议对方不偏私?不迷惑不偏私,就能做到公正而且真实了。但如果他的文辞写得不精致,那么世上还是不流传的,由于这个原因又在于写铭志的人文章同时要写得好。所以说不是积蓄道德而且善于写文章的人是无法做到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 下一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
  • 【推荐文章】

  • 水口行舟

    【原文】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

  • 送人之军

    【原文】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

  • 江亭晚望

    【原文】 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

  • 忆秦娥·咏桐

    【原文】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 清平乐

    【原文】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

  • 泛淮

    【原文】 泛淮① 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

  • 【最新文章】

  •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
  • 饮酒(其五)
  •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
  •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
  • 随着国家政策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各地方
  •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
  •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
  • 水口行舟
  • 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 郁孤台之魂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
  • 春望
  • 画家厨师
  • 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
  • 送人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