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鱼鳞瓦上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作者:陶方宣  文章ID:54856  浏览:

【原文】
    鱼鳞瓦上的乡愁
    陶方宣
    ①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见到老房子上的鱼鳞瓦,心中就会升起一缕乡愁,鱼鳞瓦上的乡愁。秋天在江南旅行,沿着新安江或富春江一路走,见得最多的便是鱼鳞瓦和烟雨,雨水一路缠着我,走过徽州大山,走过苏南古镇,淅淅沥沥的雨落在扬州平山堂,落在姑苏寒山寺,落在皖南西递村那鳞鳞千瓣的鱼鳞瓦上,像敲着钢琴黑白的键。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像窗外的烟雨一样在心头弥漫。
    ②我喜欢江南山水,喜欢在江南山水间旅行,在一片青山秀水之间看到一处处鱼鳞瓦覆盖的黑瓦白墙的古村落,无边的乡愁就在心中涌动,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与我心里的一种疼痛相对应,乡愁就是这种生命深处的隐痛,它总在细雨如麻的黄昏折磨着一些无法回归家园的人,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西递村那座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应天齐的版画艺术再现了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他把生命深处的痛一刀一刀刻在木板上,画面背后那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就是一种思乡的病,这种病传染给了所有参观的人。这就像我在姑苏寒山寺听到的钟声,你想想看,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里,钟声突然响起来了,群鸦惊飞而起,枫叶片片凋零,张继的吟咏就传了过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夜半、晚钟,还有那寒山寺,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乡愁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灵魂皈依在故乡的怀里,一代代文化人就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下病着,【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书画就是他们的病中吟,张继、温庭筠是这样;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这样。如今,我们一见到鱼鳞瓦,就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顶,在中国,任何一处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是我们的家园,你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房梁上的棕叶与艾草、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与线装书、甚至河滩上头插栀子花的二丫和断角牛。
    ③鱼鳞瓦是江南的家常,【它们鱼鳞一样排列,像弯弯的眉又像弯弯的月,覆盖着茅盾笔下的乌镇、又覆盖着沈从文纸上的凤凰】;它是周作人的苦雨斋、丰子恺的缘缘堂;它是戏院、它是宗祠。那些与鱼鳞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建筑上的点缀,有一种文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唯美,指向东方。
    ④我在写作此文时,雨又下起来了,但这是红尘万丈的商业都会,没有鱼鳞瓦供它敲打,就是在乡村,农民们盖房子也不再用鱼鳞瓦了,就用水泥钢筋浇注。鱼鳞瓦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呢?这个我说不上,但鱼鳞瓦上的乡愁已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文化、渗入我们的生命里,成为中国文化人精神生活中最诗意动人的部分。
    (附)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问题】
    7.第②段中“地理”和“心理”两个词语前后不能颠倒的理由是【    】。(3分)
    8.根据文章信息,印证第②段中“(乡愁)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这句话。(3分)
    “无法根治”:【    】
    “传染病”:【    】
    9.第③段中划线句“它们鱼鳞一样排列,像弯弯的眉又像弯弯的月,覆盖着茅盾笔下的乌镇、又覆盖着沈从文纸上的凤凰”用了比喻,其中包含着作者【    】情感和思想。(2分)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鱼鳞瓦”是文章的线索,“乡愁”由此展开。
    B.作者内心的“疼痛”是来源于故乡的“封闭”和“凋残”。
    C.这是一篇怀念故乡的文章,故乡有着作者魂牵梦绕的童年往事。
    D.文章超越“鱼鳞瓦”的形式意义,赋予其更加深刻的内涵。
    E.文章第④段写到没有“鱼鳞瓦”的“商业都会”时颇有遗憾。
    F.文章情理互现,让读者深受感染的同时又引发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11.余光中曾说“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上面两个文本都体现了这个特征,请加以说明。(4分)
    《鱼鳞瓦上的乡愁》:【    】
    《乡愁》:【    】
    12.上面两个文本虽都是表达乡愁,但文体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篇(首)?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7.“地理”指具体的故乡,“心理”指精神上的皈依,是抽象意义上的。“心理”上的乡愁比“地理”上的乡愁更强烈,更迸一层。所以前后不能颠倒。(3分)
    8.“无法根治”:“鱼鳞瓦上的乡愁已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文化、渗入我们的生命里,成为中圈文化人精神生活中最诗意动人的部分。”
    “传染病”应天齐的版画、张继的《枫桥夜泊》感染了人;乡愁在文人身上一代一代相传。(共3分)
    9.“眉”和“月”喻“鱼鳞瓦”的美好,同时表现其文化意蕴。(2分)
    10.B、C(6分)
    11.《鱼鳞瓦上的乡愁》:文中的乡愁已经突破了个人的体验,成为群体的生命感受。
    《乡愁》:从个人遭遇上升到两岸人的民族情感。(共4分)
    12.(应抓住散文和诗不同的特质来展开。切入点2分,阐述2分)
    (提示:《鱼鳞瓦上的乡愁》内容丰富,从古到今展现了乡愁的文化传承。《乡愁》凝练、富有韵律、意象准确、达意。)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两种美(有删节)
  • 下一篇:水调歌头
  • 【推荐文章】

  • 早秋山居

    【原文】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

  • 潜山道中

    【原文】 潜山道中① (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 白鸟一群栖...

  • 南柯子·春景

    【原文】 南柯子 春景 (宋)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

  •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原文】 喜观【1】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杜甫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

  • 从军行

    【原文】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

  •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原文】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

  • 【最新文章】

  • 两种美(有删节)
  •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
  •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 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极具原生
  • 【材料一】清晨滚着金边的红云,是美的。午后
  • 南仙吕解三酲①·久雨乍晴同大儿一步春畦感怀
  • 鹊 熊 蜂
  • 云梦山人传
  • 青溪别业记
  •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
  •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乙】一日,
  • 砸壶
  • ①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从中国的简
  •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 【材料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下已是一项热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