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六国论(节选)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5165  浏览:

【原文】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则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取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心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也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问题】
    23.(2分)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    】。(用课文原句回答)
    24.(2分)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处在于【    】。
    不同之处在于【    】。
    25.(3分)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亲魏以摈奉”。
    B.李桢“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六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李桢认为“视秦无异也”,是因为六国“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
    26.(3分)李桢文中的观点有其显著的局限性,请指出并简要地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性。

【参考答案】
    23.(2分)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24.(2分)六国皆欲为秦所为
    秦得天助而六国未得天助
    25.(3分))A(其原因是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贫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贩约,以自相屠灭”。
    26.(3分)李桢观点中显著的局限性是认为“秦统一六国得天助”,这是一种天命论思想。这种思想宣扬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其危害性在于愚弄、奴役老百姓。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
  • 下一篇: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
  • 【推荐文章】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原文】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①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

  • 醉著

    【原文】 醉著 韩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②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

  • 春日即事

    【原文】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原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

  • 【最新文章】

  • ①兴宗年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凡童。廓罢豫章郡
  • 《故乡》和《孔乙己)选段
  • 岳阳楼记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那些不死的魂灵啊
  • 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它承载文化。汉字、汉
  • 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莅任才三日,郡兵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好兄弟
  • “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善
  • 醉著
  • (甲)亲贤臣,远小人 (乙)当今天下之病,
  • 春夜洛城闻笛
  •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