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作者:南桥 文章ID:56129 浏览:
【原文】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南桥
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近年社会关注不少。这些孩子父母远游,其教育“营养不良”。城市中产家庭的儿童,则存在教育“营养过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家教和保姆组成的庞大阵营,带着浓厚的焦虑和期待,如同大山一样压在孩子身上,童年就这样压碎了。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世界性。泰迪·韦恩在《纽约时报国际生活》中称,现在有不少夫妻不愿意要孩子,其中原因之一是养育负担太大。有的家长特别害怕被拉入其他妈妈的团体,害怕游乐场和日托中心的交际,以及那些没完没了的活动和课程——如今这些活动和课程是中上层阶级养育子女的常规内容。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必须陷入这种疯狂呢?其实过了头的养育,才是今日教育焦虑的一大根源。
②儿童发展研究者曾提出“直升机父母”一说。
③前斯坦福大学新生管理处主任、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写了《如何养育成人:打破过度养育陷阱,成功养大孩子》一书,力陈“过度养育”的弊病。过度养育是指孩子力所能及或是可以学着做的事,父母都去代劳。例如,小孩打闹,大人帮助协调解决。去什么地方,家长都不放心,要亲自接送。“我们就像对待珍稀花草一样对待孩子,在照料上不厌精细,一见风吹草动,怀疑孩子可能受到打击,便冲上去保护。”
④过度养育会损害孩子的能力、韧性、快乐和自我意识。如果说家长、孩子、家教是生产者的话,大学、用人单位、未来配偶,则是消费者。海姆斯多年接触刚脱离父母的大学新生。若这些新生成长中“养育过度”,其行为会立竿见影地显露出来。海姆斯自己接待新生的时候,有的新生话都不会说,而是父母在边上代劳。
⑤过度养育的后果,会往后延续多年。在日后就业上,被呵护过度的孩子,遇到用人单位,更会问题多多。2005年,一个名叫理查德的常青藤学校毕业生在华尔街某投资银行就职,年薪25万。他的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妈妈心痛,想方设法找到小伙子老板的电话,跟他抱怨。次日小伙子上班时候,在电梯口就进不去了,保安把他的东西装在一个纸盒子上拿过来,让他走人,纸盒子上写着:“问你妈妈去。”这个老板或许不应该用这种恶劣的方式处理问题,但小伙子妈妈的做法颇让人厌烦。儿子都工作了,还大事小事来插手,恐怕哪个雇主都难以接受。
⑥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圣经》上告诫男女成人之后,要离开父母,和配偶结合,成为一体。失败婚姻则是一方甚至双方无法割断和原家庭的脐带,任由父母控制。2016年初北大一位教授,和银监会一位美女处长闹出离婚大战,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双方父母互向孩子配偶单位写控告信。两个功成名就的当事人,在婚姻家庭的纠纷中,却离不开父母的控制,外人看了纳闷,可在我们这个“可怜天下父母心”声音极高的国度,这种事实在寻常。
⑦看完此书,我总结过度养育有七宗罪:(1)只给东西不练能力。(2)【 】。(3)【 】。(4)只重视学习和升学。(5)【 】。(6)【 】。(7)不听专家意见。
⑧针对这七宗罪,不妨建议如下:
⑨第一,要放权授能而不是微观管理。在企事业单位,大家可能都知道经理人对于员工的管理,一种叫授能是给员工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决定工作方式,承担相应风险,此间除了完成工作之外,员工能力、积极性得到提升。另外一种管理,是微观管理,抓西瓜也抓芝麻,事必躬亲,员工得不到合理训练,能力不升反降,管理者本人也累。这种领导是无能的领导。家庭也是社会组织,运作上不无类似。大事小事事必躬亲的家长,是无能的家长。
⑩第二,适度“放养”,教会孩子如何和陌生人说话,而不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问题是孩子成年后会接触一个又一个陌生人,不是所有陌生人都危险的。有危险的陌生人,不与其说话不一定就能解除危险,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应对。
11第三,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吃苦吃亏。过分强调要给孩子瞬间满足,不能刺激他们的心灵。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纸糊的泥捏的,受不起一点打击。为了鼓励、夸奖他们,让他们瞬间满足则不惜代价。得让孩子吃点苦,吃点亏,这样他们会成长得更皮实些。
12第四,不要参与恐怖的“升学军备竞赛”。父母为了孩子成功,每一步都跟着扶持:帮孩子选课,选容易得A的课程,帮孩子做作业、写文章等。在中国不要说上大学了,就是找幼儿园、小升初的过程,都是家长在血战。其实正规教育没有这么重要,本书说的原生家庭中的家教对人的成长更为重要。
13第五,让孩子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学着做家务。由于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习,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信,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比如家务,都是家长代劳。孩子日后进入社会,毫无准备。不会做这些都还事小,关键是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时候,要会安全、高效地做事。劳动给人带来快乐,完成任务且能帮助他人,也会带来荣誉、自豪和团队归属感。有家教的人家,无论中外,都会蓄意在这方面训练。
14第六,让小孩渐渐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应该训练小孩在做事、办事上,逐渐独立自主。家长让小孩自己思考,不要过早给答案,学一点“苏格拉底式询问”和批判性思维方法。
15第七,多听专家的,而不是周围婆婆妈妈的。比如和有类似想法的家长形成一个社区;和配偶达成共识。建议大家去关注一些相关专家,不要看微信上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文章。一些作者为了寻求更多关注,有强烈的媚俗倾向。多去看看真正的专家学者怎么说,可以改变我们的很多错误观念。
16人类总要经历些风吹日晒,否则无法应对日后更大的风浪。现在“直升机父母”说法都过时了。父母中新的品种叫“无人机父母”。他们平时看不到,却通过短信、微信,隐形地在遥控。一旦孩子有丁点问题,他们立刻抵达现场,“危难之处显身手”。还有一个新说法,叫“割草机父母”,说这种父母,在前面给孩子清道,什么杂草和石子都不留下,让孩子的路平平坦坦。小孩的路,都是家长给铺好了,哪还需要他们去走出来?
(选自2016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问题】
3.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直升机父母”在文中是指【 】。(2分)
4.对第①段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提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为了引出城市中产家庭的儿童教育存在“营养过剩”。
B.“童年就这样压碎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是家庭成员的阵营庞大,家长的焦虑和期待沉重。
C.教育“营养过剩”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存在,而且有一定的世界性。
D.根据泰迪·韦恩的说法,现在有不少夫妻不愿意要孩子,根本原因是养育负担太大。
5.根据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过度养育”的危害。(2分)
6.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②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③至⑦段着重阐述了过度养育的危害。
C.第⑧至15段提出了针对上文的七条建议。
D.第16段继“直升机父母”又提出了“无人机父母”、“割草机父母”,他们名称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
7.根据文章提到的七条忠告,填写表格(4分)
|
七宗罪
|
七条忠告
|
1
|
只给东西不练能力
|
要放权授能而不是微观管理
|
2
|
|
适度“放养”,教会孩子如何和陌生人说话
|
3
|
|
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吃苦吃亏
|
4
|
只重视学习和升学
|
不要参与恐怖的“升学军备竞赛”
|
5
|
|
让孩子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学着做家务
|
6
|
|
让小孩渐渐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
|
7
|
不听专家意见
|
多听专家的,而不是周围婆婆妈妈的
|
妈妈:今天上学怎么样?
孩子:还好,可是我把书包忘到学校了。我怎么办?
妈妈: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孩子:妈妈,你能不能开车带我回学校去拿?
妈妈:对不起,不行。我下午还有别的事。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呢?
孩子:我可以打电话问同学,问作业是什么?
妈妈:可以。
孩子:可是我需要的东西可能在书包里。或许我可以发邮件给老师,告诉她我忘了,问她怎么说。
妈妈:也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然后试着自己解决看。
【参考答案】
3.那些过度养育未成年或已经成年的孩子的父母。
4.D
5.这种过度养育会损害孩子的能力、韧性、快乐和自我意识,也影响他们往后的就业和婚姻。
6.D
7.(2)圈养着不让其经风雨。
(3)过分强调瞬间满足。
(5)不组织孩子从事家务和劳动。
(6)代替孩子思考。(大意相同即可)
8.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