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6888  浏览:

【原文】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
    ①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
    ②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shì jiàn。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真实shì jiàn、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③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34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
    ④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作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例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非虚构作家何伟认为,中国是非虚构写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社会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⑤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所说,当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shì jiàn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即使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二十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报告文学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销文学”,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
    ⑥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闻shì jiàn的框架,见“事”不见“人”。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shì jiàn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这也是非虚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⑦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jì huà”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作者书写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⑧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1990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曾发起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有删改)

【问题】
    3.能依据第②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
    A.“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shì jiàn的体验和发现。
    B.“非虚构写作”时每一句话必须有依据,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
    C.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属于“非虚构写作”。
    D.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不属于“非虚构写作”。
    4.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4分)
    5.对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指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受到文艺变革大背景的影响。
    B.揭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
    C.展现对非虚构写作跨媒介发展的广阔前景的信心。
    D.揭示非虚构写作在民间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7.“有故事的人”平台请你担任“一日小编”,共同评选非虚构写作一周最佳作品。本周有几篇作品在“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编辑部决定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评出高下,请你根据文中的相关论述,拟出三条具体的评价细则。(4分)

【参考答案】
    3.A
    4.答案示例一:本段试图证明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以梁鸿写《出梁庄记》时采访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来加以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出的是其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因而说服力较弱。
    答案示例二:本段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两个事例前者侧重采访地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后者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处理,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严谨深入,避免孤例证明或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
    【评分说明】对论证是否充分的判断不作为给分标准,依据考生作答中体现的思维水平给分。
    5.B
    6.本文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接着界定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确定其基本要求;然后从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出发,论述非虚构写作的独特优势,由此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7.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的关怀;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杂关系。(1点2分,2点3分,3点4分。第1点必答。)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赠严生策勋序
  • 下一篇:踏雪归乡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