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
作者:未知 文章ID:57571 浏览:
【原文】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喟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血。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诗云:“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仆,指驭者,赶车的人。②莫莫葛藟……求福不回:出自《诗经·大雅·旱麓》,大意为“葛草和藟(lěi)草,上边的枝叶很茂盛。和乐平易的君子,不用邪道寻求幸福”。
【问题】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致:归还。
B、喜吾自得也 自得:得意的样子。
C、子独不为夫诗乎! 独:岂,难道。
D、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 劫:胁迫。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喟然【而】叹,终而笑
醉则更相以卧,卧【而】梦
B、【且】吾闻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矣
C、【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
D、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晏婴的品行操守的一组是( )
①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
②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
③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
④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⑤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
⑥按之成节而后去
A、②⑤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庄公没有采用晏子的意见,晏子归还爵邑退出朝廷,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崔杼与庆封劫胁齐将军大夫盟誓,而晏婴却不归附他们等事情,表现了晏子的生存智慧与道德影响力。
B、晏子性格直率,深得民心,崔杼之所以两次不杀他,弑考虑到他的声望,可以得民;因此晏子直面指责崔杼“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仍能全身。
C、本文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话描写有声有色,晏子的语言又极富理性色彩,逻辑性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婴命有系矣”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晏子宿命论思想。
D、本文能运用衬托法来刻画人物,写“盟者皆脱剑”反衬晏子带剑出入;写“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将受死,来反衬晏子全节而存的人生风度。
15、(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3分)
译文:
②诗云:“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B
12.D
13.D
14.B
15、(1)①用刀胁迫而忘了自己的目的,并非是勇敢的;用好处来贿赂我而增加君王的信任,并非仁义的。
②诗里说:“你我都是臣子,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晏子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