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甚至还会

发布时间:2022年2月16日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9089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在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是简单粗暴,或是刻薄抬杠,或是恶意诋毁,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这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说来,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第一,如何质疑。即“会提问”,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第二,如何判断。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有能力和有心智。首先,如何做到有批判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内容。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比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HEIghten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这套考题与GRE考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但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有关“如何思考”方面的问题,多属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而有关“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不变型心智模式”(固定思维)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开放思维)。“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如何思考”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的范畴。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思考”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如何思考”的,但很少是关于“问为什么”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说:“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警觉。”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论,更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网络时代,保持生而为人的自主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选自《北京日报》——《批判性思维多是建设性的》(2019年9月)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主张使用逻辑的方法和技术对思维产品和思维过程进行合理的质疑和反思,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注重培养清晰性、准确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理性的公正、谦逊、真诚和执著等思维品质和习惯。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使命,是职业学习者必须进行强化训练的思维基本功。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们按着他们所确信的“真理”来生活和工作,这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依据真正的真理而行动。当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时,每做出一次好的判断,就使我们向真理或成功迈进了一步;每做出一次坏的判断,就使我们向谬误或失败迈进了一步。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工具。
    节选自《光明日报》——《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2011年5月)

【问题】
    4.结合材料一,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判性思维就是把提出疑问作为起点,经过获取证据、分析推理,最终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
    B.作为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批判性思维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会提问”和“会解答”。
    C.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有能力和有心智”两个层次,其能力层次是可以训练的,却是不可测试的。
    D.除了能力层次外,批判性思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就是心智模式,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
    5.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
    B.“思考什么”“问为什么”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取,而“如何思考”的问题则无法借助类似的方法学习。
    C.批判性思维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主张进行合理的质疑和反思,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
    D.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唯一工具。
    6.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对下列文学作品的思考过程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一项(    )
    A.以我的经验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就是撞大运的冒险。
    B.《六国论》作者真正目的不在于谈古,而在于通过论今达到针砭时弊的目的。
    C.《拿来主义》中鲁迅告诉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要批判地继承。
    D.读《三国演义》可以理解“功名与道义”的选择问题,省察他人人生,借鉴他人智慧。

【参考答案】
    4.C    缺少条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混淆是非:“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
    5.C    A以偏概全:原文是“如何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这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B张冠李戴,原文是有关“‘如何思考’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而有关‘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D.断章取义,原文是“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工具”,而非“唯一工具”。
    6.A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黄河边上,面对涛涛东去的流水,发出这样的
  • 下一篇:圬者王承福传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