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语是古代学子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读书人学诗词便是伴
作者:未知 文章ID:59322 浏览:
【原文】
乐语是古代学子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读书人学诗词便是伴随着吟诵开始,可以说,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也是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许多诗词名家都在作品里直接提到了吟诵的重要性和( ),从“行吟泽畔”的屈原、“余亦能高咏”的李白、“独立苍茫自眯诗”的杜甫,到近现代鲁迅的“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然而,【 】,吟诵只被视为辅佐学习文学的手段之一,并未成为学术的主流,真正关于吟诵的研究并不多。加之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后,国文语法更改,西方朗诵万式随话剧进入中国,朗诵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吟诵。因而,诗词大家叶嘉莹会( ):“传统的吟诵几乎已经失传了,我们不赶快抢救,就要灭绝了,如果我们不会吟诵,用理智来写诗,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诗歌的生命会被( )。”
【问题】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日常性 感慨 减损
B.特殊性 感悟 减损
C.日常性 感悟 消亡
D.特殊性 感慨 消亡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项是
A.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的吟诵诗词,但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B.吟诵诗词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但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C.吟诵诗词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但它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D.本应吟诵诗词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但它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日常性”强调平时常做,“特殊性”强调不常做。这里强调读书人学诗词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很平常。所以应选“日常性”;
“感慨”强调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语境强调“慨叹”而非“领悟”,所以应选“感慨”;
“减损”强调部分损失,“消亡”强调消失、灭亡。文中说“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并非“不能找到”,所以应选“减损”。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A项,前面是名词性短语,与“但”搭配不当。
C项,“它”与后文“吟诵”发生主语重复。
D项,“它”与后文“吟诵”发生主语重复;“本应”位置不当。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