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视角会引出不同的行动,进而带来不同的结论。我们对这个世
作者:未知 文章ID:59323 浏览:
【原文】
不同的视角会引出不同的行动,进而带来不同的结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改变,不光是对事实的认知的加深,而且是这些视角的不断变化,老的视角被抛弃,新的视角被接受,从而带来这个世界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看世界的视角比科学事实更加重要。在托马斯库恩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里,对这种视角变化的意义做过详细的解释。他认为科学革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完成了视角的转换,并把这种视角的转换叫做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所谓范式,就是认知的模式。转移,就是改变。范式转移,就是认知模式的改变。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圆的,这个认知模式的转变,就是一种范式转移。
为什么范式重要,因为它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自己和对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一个范式一旦形成,就会束缚我们对事物的想象力,而范式转移就是冲出原有的束缚和限制,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开创新的可能性。
但范式转移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范式出现的时候,往往像一株幼苗,还不能立刻被认出是否会长成参天大树,而持有老范式的人会坚决地抵制新范式。但新科技产品的厂泛应用的事买,证明范式转移势不可挡。所以这就是范式转移的特点,他会带动新的思维模式,扩展你的认知疆界,这种范式的突破会给我们带来崭新的世界。
下面介绍关于科技创新的范式转移案例。
第一是产品背后的科技的来源。高校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科技突破,但产品化效率太低,没有办法进入社会。而美国1980年推出了拜杜法案,规定了高校的科研成果归高校,高校有处置权。同时高校在做科技转让时,也总结出了经验,最有效率的不是转让专利,而是转让独家商业权益。技术的商业权益的转让,使得企业可以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做产品化的开发,并且以此来获利。这样就造成大量的原来积压在高校当中的转不出去的专利,能够被企业来利用、开发了。
第二是开发者从大公司为主,变为小公司为主。我们以前的印象里都是只有大企业才能做产品研发,因为当时有一个壁垒横在主力开发者的眼前:你不是大公司,你就没法花那么多钱去买到这些专利,也没法调集这么多的资源进行研发。而拜杜法案使得大量的知识产权可以被转让,同时,只转让独家商业权益,不涉及专利,科学家可以继续做研究,所以转让费用大大降低了。
因此,来申请转让的人就发生了变化。大公司要转让知识产权,派个律师来谈:但小公司肯定是CE过来谈判,而且表态很坚决:我们为你的科技专门成立了公司,将全部精力都放在科技产品化上。同时找到发明这个技术的科学家,邀请他到公司里来兼职做首席科学家,并给予股权或者期权,这样科学家就有动力合作了。所以突然之间整个科技创新生态的重心就变了,最先进专利都集聚在小公司手里。
这就是成功的范式转移:不是科学家搞科技、大企业做研发,而是创新的小企业从高校拿来科技,完成研发转化,把产品推向市场,推动了社会进步。
【问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观察世界的老视角被抛弃,新视角被接受,这种视角的转换就是范式转移,而这种新视角也并非永远新,也终将会被更新的视角取代。
B.范式就是人类的认知模式,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比如地球是平的还是圆的,就是人类认知地球的不同范式。
C.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自己和对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都取决于范式。
D.视角转换开启新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对世界有全新的认知,托马斯库恩认为,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完成视角转换比任何科技成果都更加重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新范式出现时,都必定要经历反对、抵制、质疑及反复的考验。例如: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圆的这一范式转移,就经历了上述种种过程。
B.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改变,不是因为对事实的认知的加深,而是因为视角的不断变化。
C.范式的转移不会一蹴而就,但新视角取代旧视角,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D.老的范式束缚着人们对事物的想象力,而新的范式一旦形成,就会冲破一切束缚和限制,彻底解放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下列表述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A.高校虽握有大量科技突破,但无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产品,于是美国1980年推出拜杜法案,强制高校出让科技商业权益给小企业。
B.拜杜法案实施后,规定高校科技专利转让可以只转让独家商业权益,造成大企业对高校的转让不感兴趣,最先进的专利都集中在小公司手里的被动局面。
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在加快,不过这并不是科学家的贡献,而是企业家的贡献。
D.拜杜法案出台前,美国大企业做产品化研发,高校搞科技突破,但产品化效率低下;法案出台后,转让费用低了,大批小企业也能参与其中,产品化效率大增。
【参考答案】
4.D
5.C
6.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D项,范围扩大,“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错误。文中的表述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
A项,过于绝对,“都必定”错误。原文表述是“但范式转移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范式出现的时候,往往像一株幼苗,还不能立刻被认出是否会长成参天大树,而持有老范式的人会坚决地抵制新范式”,“往往”一词说明“都必定”的说法是错误的。
B项,曲解文意,“不是因为……而是因为……”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改变,不光是对事实的认知的加深,而且是这些视角的不断变化”,所以应该是“不光是因为……而且是因为……”。
D项,曲解文意,“新的范式一旦形成,就会冲破一切束缚和限制,彻底解放”错误。文中的表述是“一个范式一旦形成,就会束缚我们对事物的想象力,而范式转移就是冲出原有的束缚和限制,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开创新的可能性”。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无中生有,“强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规定了高校的科研成果归高校,高校有处置权”,所以不是“强制”,更不是“强制高校出让科技商业权益给小企业”。
B项,无中生有,“被动局面”有误。文章的表述是“开发者从大公司为主,变为小公司为主”,但并未说这是“被动局面”。
C项,曲解文意,“不过这并不是科学家的贡献,而是企业家的贡献”错误。文中并未否认科学家的贡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