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如果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它对教育或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3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1710  浏览:

【原文】
    如果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它对教育或课程改革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诚然,全球化加速了其蕴含的主导价值观或“文化霸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在教育政策或改革措施方面的相互借鉴也日益增加。因此,全球化会带来同质性,会让各国的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都似曾相识。
    但是,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是无法被借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改革脱离了本国的文化生态都无法长久立足。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人们在引述这个道理时,往往关注的都是改革要符合国情,而忽视了国情,也会“调适改革”。正因为如此,各国即使遵循的是同样的改革理念,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也会出现差异。在一项同样是针对全球化时代课程分权改革进行的大型研究计划中,学者们先对美、法、西班牙、哥伦比亚四国做了个案描述,然后又对39个国家的课程分权改革状况做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全球化已使课程分权成为当今一个全球性的改革项目,但各国在实施这项改革时所选择的重点、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仍然各有差异。其中,基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历史脉络、社会环境以及国家政治氛围进行的地方调适是造成这些国与国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同质性,同样蕴含着创造多样性的可能,尤其是在我们能够主动调适外来的改革理念和措施的时候。如果说发现同质性意味着我们要警惕全球化外衣下的文化霸权的话,那么创造多样性则意味着我们应具有足够的信心,依托本土文化传统,主动调适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用我们的话来说,和而不同,才是中国的课程改革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应然追求。
    这也不只是理论假设,而是有其现实依据。早在十年前,当中国两岸三地启动课程改革时,人们已经发现三地的改革无论在理念还是措施上都颇为相像,均折射出课程改革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在这种市场导向的氛围中实施改革,人们不得不面临着质量与公平、竞争与合作、标准与多元、控制与自主的困境。在大陆,这种困境则集中表现为改革中期外来的改革理念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磨合。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在面临汹涌而至的全球化改革浪潮时,完全可以做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我们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价值观,如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式决策体系、重视学生基础训练的传统、完备的教研体系甚至饱受抨击的应试文化。它们都会对那些“外来的”改革理念与措施产生压力、作出调适,而对改革实施来说,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双刃剑。重点在于,我们是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系统各个层级上出现的地方调适的?

【问题】
    8.下列不属于“课程改革调适”的原因的一项是(▲)
    A.任何改革脱离了本国的文化生态都无法长久立足。
    B.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同质性,也蕴含着创造多样性的可能。
    C.具有足够的信心,依托本土文化传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D.许多国家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价值观。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化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互为影响与借鉴,教育政策与教改措施也是如此。
    B.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及政治氛围等是造成国家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课程改革面临的诸多困境体现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磨合。
    D.中国的课程改革做到了“和而不同”,既适应全球化挑战,更具有本国特色。
    10.根据文意,举例说明文中“双刃剑”的含义。(3分)
    ▲

【参考答案】
    8.C(不属原因)
    9.D(“做到”与“应然”不合,“应然”是应该的样子;另外,“更”没有依据)
    10.“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既有利也有弊的双重影响性。如我国教育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答题速度快,准确率高,但联系生活不够,自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释义1分,利弊举例各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途中见杏花
  • 下一篇:照章理发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