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戈壁听沙

发布时间:2022年7月9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韩少功  文章ID:64167  浏览:

【原文】
    戈壁听沙
    韩少功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呢,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这里的人种和文化是多元交汇型。直到50年代,这里还流通着英镑、卢布、马克和“袁大头”,还流散着各种英国的、俄国的、日本的枪炮。当文化用枪炮来体现的时候,密密火舌就把西部焚烧得进一步沙化了。我曾在汽车上看到不少干干的河谷,问起来,当地人也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只是说那些河早就不存在了,仅隐约闪烁在老人传唱的民歌里。于是,我就只能默默注视这些河的尸骨,干瘦,痉挛,像一个个问号葬在风沙深处。
    ⑥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⑧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苗史专家们曾推测苗族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后东迁中原以至西南。一些土家族史学者也曾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
    ⑨如果这些古代民族都是源自西部,或者至少说——它们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⑩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11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2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这时,车头长啸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选文时有删节)

【问题】
    10.请根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简要概括出戈壁有哪些特点。(4分)
    1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12.文章第⑥段写援疆知青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标题是“戈壁听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认为作者听到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0.(4分)①单调荒凉,无边无际;②肃杀严酷;③有神秘的色彩;④促使人们充满生机(或勤勉勇敢、热情奔放)。(评分说明:每点1分。)
    11.(6分)①借代,用“枪炮”代指武力,突出西部文化遭武力破坏;②运用叠词,“密密”“干干”“默默”;③运用拟人手法,用“干瘦”、“痉挛”形象地写出了河消逝后的枯寂;④运用比喻手法,将干枯的河谷比作问号,那些河早已消逝在风沙中而寻不到名称,表达了对西部文化的审视与思考。(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2.(4分)①结构上:承接上文写汉人与西部民族对沙的征服,引出下文作者多年后的联想以及对戈壁收纳太多血汗和眼泪的感叹;(2分)②内容上:突出了西部开垦生活的艰辛与残酷,表现了戈壁滩承载西部人们情感之沉重,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2分)
    13.(6分)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人们对沙的征服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③历史悠久而繁荣壮丽的西部文化;④戈壁孕育着整个华夏民族文化,对文化根源的追寻和怀想。(评分说明: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对话直接记载主宾应对语,记载者据闻录实,自己不另加论断,在文
  • 下一篇:海上平寇记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