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杨老实吃名菜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李德泽  文章ID:67881  浏览:

【原文】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
    “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
    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问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局长儿子开着小车接老人进城享享福,要报答养育之恩,可老人来后,局长却说白己没空,实际上这是一种托辞,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
    B.小说塑造杨老实人物形象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形象更为立体、饱满。
    C.小说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如“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怎么这么贵哟”等,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和民族特色。
    D.小说最后以“杨老实愤然”作结尾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E.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杨老实的“老实”和城市人的“聪明”、儿子的初衷和拙劣的结果、杨老实的高兴而来享口福和最后心的煎熬等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2)小说交代杨老实对于五道名菜的顿悟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杨老实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立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对于小说的批判性主题,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批判城市的不“老实”现象,也有人认为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D项“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错,本文结尾应该说卒章显志;C项“民族特色”不够准确;A项曲解文意,“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错误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①揭示了名菜名不副实、玩噱头的现象,折射出城市人有“文化”却喜爱故弄玄虚、“聪明”不诚信的一面;②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杨老实“感到菜名很新鲜”,当看到端上的菜时“顿觉奇怪”,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为下文写主人公的“不舒服”和“愤然”张本;③烘托了人物心理,形成主人公思想、心理上的逆转,由前面的“高兴”进城“享享福”到“默然沉思”;④结构上,呼应了文章标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解析】点题,承上启下,考生很容易想到。回答本题考生可先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再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本题中既承接上文杨老实“感到菜名很新鲜”,当看到端上的菜时“顿觉奇怪”,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为下文写主人公的“不舒服”和“愤然”张本,属于承上启下。再体会此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①憨厚、老实。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本分老实,实话实说自己的感受。②直率、好奇。杨老实感到菜名新鲜就想尝尝,面名稀奇就想看看,而且喜怒形于色。③传统、节约。杨老实没有文化,思想观念传统,小农意识强烈,不能习惯和适应城市生活;在孙儿结账时直喊贵,则表明他的节约意识。(6分)
    【解析】回答本题先通读全文,找到杨老实的相关情节,再根据语言、心理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
    【思路点拨】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露,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不待言。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
    【答案】观点一:是在批判城市的不“老实”现象。小说通过叙写杨老实进城吃名菜的故事情节,以点带面地揭示了城乡思想观念、文明习惯的差异性,用杨老实质朴老实的言行心理来反衬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中存在的名不副实、钻营机巧、追求奢华虚名的不“老实”现象,杨老实的不适应、不习惯和作者的批判意图正好相合。
    观点二: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小说通过叙写杨老实进城吃名菜的故事情节,以点带面地揭示了城乡思想观念、文明习惯的差异性,在塑造杨老实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赋予了深沉的情感,借着城市生活的背景,既有讴歌他老实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一面,也以点带面委婉地批判了杨老实们思想观念传统落后、固执而不知变通“太老实”的一面,(8分,任选一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显然是开放性试题,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考生只需立足文本谈理解即可。
    【思路点拨】分析小说的主题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尤其是情感内涵。具体做法为:“言为心声”,小说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对小说主题的挖掘分析,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性格和作者对生活、人生,对作品中人、事、物态度的分析。要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挖掘,还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内容、思想与时代背景;二是把握小说中的词语的含义、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绥州作
  • 下一篇:童庆炳:与书为友的作家导师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