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秋夜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5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于德北  文章ID:67981  浏览:

【原文】
    秋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你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
    “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
    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
    我先来。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
    接着是老李。
    他背诵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接着是佳卫。
    他背诵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港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流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在抖动的火光中,我看见佳卫的脸上滑过一串晶莹的泪花。
    他喃喃地说:“【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补记:
    佳卫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除了诗人的桂冠,他还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区的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我所说的那年秋夜,他已经复员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那年秋夜他脸上的泪水——因为,就在事隔不久的一场救火战斗中,他牺牲了。他已经复员了,完全可以远离火场,可他像一只美丽的飞蛾一样,最终融化在让他恨、让他爱的烈火中。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老李还在土门岭种地,前不久,他来电话,对我说:“又秋收了,要是佳卫活着就好了,
    我们又可以去点篝火了。”
    听了他的话,我哭了。

【问题】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一起去郊外旅行,我颇为犹豫;但在佳卫的坚持下,我只好勉强同意。
    B.土门岭农民诗人老李勤劳,朴实,淡泊,热情,爱好诗歌,老李形象对佳卫的性格起到衬托作用。
    C.喝酒、点篝火、背诵诗的情节在小说中占了很重份量,凸显出小说的主旨:生活、人生产生诗歌。
    D.小说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小说内容主要是背诵诗,而诗是分行的,二者一致。
    E.文末的“补记”在小说主体时间之外补充叙述,解答了主体部分的悬疑,使佳卫的性格完整丰满。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②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⑶小说在刻画佳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⑷小说标题是“秋夜”,小说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次写到“秋”,每次描写都不尽相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BE(A.“颇为犹豫”、“勉强同意”与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不符。C.“产生”不对,是“需要”。D.机械联系,牵强附会。)(5分,选对1个2分,选对2个5分。)
    (2)①作为消防中队长的佳卫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工作上全天候待命。他指挥、参加了许多灭火战斗,亲眼目睹了烈火的肆虐和危害,因此“恨火”理所当然。但佳卫又是一个热爱文学、酷好诗歌的人,他纯真,具有火一般的激情,于是,篝火、火光激发出他身上、内心的诗性,在这样特定的场合、情境下的“爱火”也就顺理成章了。又“恨火”又“爱火”的复杂、微妙的矛盾情结写出了一个忠于事业又具有细腻、旺盛情感世界的人物形象。②佳卫在业已复员的情况下依然参加了一场灭火战斗,而且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精神非常感人。飞蛾只是本能地趋光扑火,死去没有价值;而佳卫是自觉自愿且“多此一举”地去救火,直至牺牲,意义重大,就好比浴火凤凰,涅槃重生,精神永存。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佳卫这个为国为民无畏献身的英雄的深情赞美。(6分,每句3分。)
    (3)①忠于职守,勇于牺牲。忙于工作,总是没有时间去郊外旅行;职业性地恨火;复员了,仍然习惯性地投入救火战斗,以至英勇牺牲。②热爱诗歌,富有浪漫情怀。复员后终于去了郊外土门岭,与好友一起吃农家饭,喝酒,点篝火,背诵外国名诗,激动得热泪盈眶。③纯净,朴质,淡泊。在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丝毫不为所动;结交同样朴质的农民诗人老李;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醉心于美。(6分,每点2分。)
    (4)①开头写“深秋”、“郊外”、“霜”,淡淡而写,扣住题目,开门见山,交代时令季节特征,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引领下文情节开展。②中间写“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白”,写得细腻,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秋夜的至美,紧紧地扣住标题,为下文即将上演的三人“篝火诗朗诵”奠下调子,与人物内心的兴奋激动之情相交融。③结尾写“土门岭”、“秋收”、“点篝火”,简要提及,回应前文,又一次点题,总结全篇,表达对佳卫的怀念和赞美,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8分,1点2分,2点5分,3点8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春宿左省
  • 下一篇:大小眼高低肩的倔老头儿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