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
【原文】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1%增加到94.6%,网吧上网比例从37.6%下降到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1%增加到了43.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
(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
历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研析》)
材料三:
“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单位:%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信息获取
|
搜索引擎
|
73.9
|
84.7
|
82.3
|
84.1
|
80.5
|
81.6
|
86.6
|
网络新闻
|
72.0
|
70.1
|
61.8
|
—
|
—
|
73.8
|
74.5
|
|
交流沟通
|
博客
|
68.6
|
74.1
|
71.9
|
65.0
|
76.7
|
44.4
|
37.6
|
即时通信
|
77.0
|
82.6
|
86.0
|
85.1
|
91.1
|
93.0
|
92.4
|
|
社交网站
|
50.9
|
62.0
|
57.7
|
55.6
|
45.7
|
—
|
—
|
|
电子邮件
|
56.2
|
55.0
|
47.2
|
46.3
|
37.6
|
37.8
|
34.5
|
|
论坛
|
31.7
|
34.9
|
25.8
|
30.7
|
21.4
|
21.1
|
18.0
|
|
网络娱乐
|
网络音乐
|
88.1
|
85.1
|
81.2
|
82.8
|
83.7
|
77.5
|
80.2
|
网络视频
|
67.0
|
66.6
|
66.8
|
66.4
|
72.9
|
69.4
|
75.4
|
|
网络文学
|
47.1
|
48.1
|
44.4
|
46.9
|
45.0
|
46.9
|
44.6
|
|
网络游戏
|
77.2
|
74.8
|
72.9
|
68.4
|
65.7
|
64.3
|
66.5
|
|
商务交易
|
网络购物
|
26.5
|
32.9
|
36.5
|
45.2
|
50.0
|
56.9
|
61.3
|
网上支付
|
22.9
|
27.8
|
31.9
|
41.6
|
39.0
|
48.8
|
62.0
|
|
网上银行
|
21.4
|
26.1
|
29.6
|
40.1
|
37.0
|
43.7
|
45.6
|
(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
【问题】
7.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
B.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
C.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于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
D.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
B.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PC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时代或许将要没落。
C.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
D.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
9.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这一表述不当,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具备迅速快捷的优势)
8.C(“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推理欠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
9.(1)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3分)
(2)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进一步提升教师网络素养水平,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