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三等车中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4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蹇先艾  文章ID:69337  浏览:

【原文】
    三等车中
    蹇先艾
    两个星期以前,我到s省去旅行,坐的是三等车。我是一个三等车的拥护者,崇拜者。我认为一个人旅行,火车坐头二等,那是天下第一等傻子;他根本不懂得旅行的意义,更不能领略旅行的趣味;充其量,不过表现自己的阔绰而已。
    这次我与副刊元老S先生同路,他坐的是二等卧车,和我们的平民车还隔十几丈远。不过我觉得他并不比我舒服,四个人挤在一间小屋之中,空气沉浊得很,外面的风景也依稀地看不清晰。屋子里永远坐着那么几个人,面对着面,汗气逼人,一切都显得十分单调与机械。我和他谈了十分钟便逃回来了,好像鸟儿跳出了幽闭的竹笼,我受不了那种闷郁与拘束!
    回到了我赞美的三等车,我便宛若到了天堂。
    三等车,严格地说,完全是一个中国小社会的缩影。没有房间的限制,大家都好像坐在一座大厅之中,享受着平等的待遇,打破了一切界限。这里面有到各处去收账或运货的商人,有回家省亲的学生,有成年奔波的劳动者,有神气十足的小官僚……平常大家也许过着各种方式的生活,有人像天上的神仙,有人像南面的帝王,有人像载重的马,有人像耕田的牛。如今藩篱已经冲倒了,壁垒已经坍塌了,大家都变成了同路的客人。“平安到达目的地”是一同的希望。只要有一个人开口,随便就可以和同车的人闲谈起来,互相关切着各人的来路和去路,兴高采烈地说着:“彼此照应吧。”虽然在我们看来是一句极其客气的应酬话,里面却一点虚伪的成分都没有。事实上例如某甲下车去买西瓜,初度谋面的某乙便义不容辞会负起给他照看行李的责任来。
    在火车中,大概要算三等客人最能欣赏风景了,他们的车窗永远大开着,一方面可以放进来一些凉风,一方面便有美丽的风景片一幕一幕地在眼前开演。同时这窗户开着的最大用处是买些零星食物来充饥,颇为方便。用不着亲身下车,小贩从窗口就递得进东西来。他们的两餐大多数都是在这小小的窗口便简便地解决了的,且又非常经济。连饭车中最低价格的蛋炒饭也不容易得到三等客人一度的光顾。茶是决不肯随便喝的,这是一个出门人不得不打的算盘。买一个西瓜就可以吃上一天,还能切成小块分散一些给邻座的客人;对方一定春风满面,心中铭感地接受,大热的天气送瓜,与雪里送炭有同等的意味。这样,岂不是既做了轻而易举的人情,同时又避免了茶房的敲诈!
    最有趣味是一到了晚上,在昆虫飞扑着的半明不灭的电灯下面,每一位旅客都描画着异样困惫的神情,弯着腰,沉沉地垂下头,坐着入睡。有点像老僧的入定,但比他更来得颓唐。在家里徐徐脱鞋登榻的那种安闲,车上是找不到的。有人慢慢地便横倒在别人的身上去了,事情自然是出于无心;被对方轻轻一推,随即醒来,连声道歉。有人因为占据的地盘比较大一点,便蜷着腿,怕阻止了行人的前进,用小手提皮箱当枕头,发出了并不轻微的鼾声。一到停车的时候,车身突然震动,大家都怕行李的遗失,无一人不自梦中醒回,而且睁大了惺忪的眼睛。也有人怕过了站,这样问道:“到了××了么?”
    在三等车中,睡眠似乎被客人十分地重视着,大有“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样子。在车轮转动的喧嚣中,他们随时醒来,随时又可以睡去,很少瞪着两眼看天亮的,莫不设法求一度的安息。夜是非常的短促,它缺少等候人的耐性;你不睡,它也就毫不客气地溜过去了。火车是匆匆地在赶路,黑夜的脚步也并没有一刻闲暇;客人全得听命于它们的安排与播弄!
    三等车的客人,有很多是以吃来消磨时光的,从北平上车有一对中年夫妇,坐在我们的对面,他们一上车就吃,先是汽水,继而香蕉、桃子、牛肉、面包……一直吃到天津——他们的目的地。我想,这是颇为有趣的事情,“吃”本来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而且这种吃法,是多么地艺术!
    这次旅行,匆匆归来,有好几处计划要去的地方都没有去,但在中途却接触了许多景象,使我对于人生更多了一层认识,我不得不感谢三等车的赐与!
    (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段,嘲讽坐头等二等车的人,用“竹笼”“天堂”作比,引出下文对三等车的热烈赞美,言辞坦率,表现出作者的真诚率性。
    B.第七段写车轮喧嚣、黑夜短促,客人醒来又睡去,求一度的安息,流露出作者对其消遣度日的不满,以及对生命易逝、无法抗衡的感叹。
    C.文中既描写了车厢内的群像,也刻画了一对热爱“吃”的中年夫妇,点面结合,全面而细致地展现了人生世相、社会风情。
    D.文末用“赐与”一词,赞美三等车的见闻丰富了旅行的意义,呼应开头,点明了作品关注社会、思索人生意义的主旨。
    5.第六段中,作者是如何写出三等车晚上的“趣味”的?(5分)
    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三等车情有独钟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4.B(文中说“夜是非常的短促,……你不睡,它也就毫不客气地溜过去了。”可见作者认为“睡”并非是消遣度日,而是与下文的“吃”一样,皆是人生的享受。)
    5.①选取典型场景,如昏暗的灯光、困惫的神情、谨慎的睡姿、醒后的反应等,真切地再现三等车内的实景,充满生活气息。②采用朴素细腻的语言,准确传神地摹画出人物的动作情态,亲切而有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①三等车是开放的,这里可以观察人生百态,如车内各色人物、窗外各种景致、站台上的小贩等。②三等车是真实的,这里演绎着生命最简单最自然的状态,如车内的闲谈、睡眠、吃喝等。③三等车是美好的,这里呈现出平等相待、互相体谅、彼此照应的人情之美,如分享食物、照看行李、收敛睡姿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
  • 下一篇: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系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